融创股票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一张1954年印制的纸片上。 1954年的今天(6月23日),香港政府发行了首批人民币兑换券,票面印有国民政府的中华民国国徽与天安门图案、面额为1元及5元两种,正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和天安门,背面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字样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印章。 这张人民币在当时的香港可以兑换到大量的港币,而当时中国大陆实行的是人民币制度,不流通外汇。因此,这张小小的纸币成了两地之间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载体。 在香港,这些人民币被称为“金圆券”;而在澳门,它被称作“银圆券”。
到了1978年初,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式迈开步伐,对外贸易日渐兴隆。但此时的人民币却难以与外币兑换——由于国内金融制度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许多不法之徒便打起了“金圆券”的主意…… 据《深圳商报》报道,1979年底,一位从澳门回深圳的民工携带了一麻袋金圆券回国。深圳特区成立后,国家决定设立外汇管理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外汇管理处。当时的外汇管理机关发现这名民工带回来的金圆券价值不菲,且来源不明,于是便依法将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最终警方查明,这位名叫郑三民的农民所持有的全部“金圆券”共计1.5万枚,均为他在境外走私贩运所得。 而就在此案破获之后不久,另一宗特大走私案又浮出水面。 经群众举报,公安机关于1980年11月在罗湖桥附近截获了两辆满载黄金及美金的外贸货运车,现场查获黄金450kg和美金13万余元以及大量走私的“金圆券”。经调查发现,这批“金圆券”出自广东潮州人刘锦财之手。他专门利用“金圆券”与香港商人进行非法的交易,从中牟利。随后警方又根据刘锦财提供的线索,将整个犯罪集团一举捣毁,并抓获主犯李启源等人。
在这起案件中,警方共缴获“金圆券”5亿多枚,而李启源等人在短短半年内,仅走私“金圆券”一项,就获利高达数百万美元! “金圆券案”的成功侦破,有力地打击了当时猖獗的金融犯罪活动,也使人民币的信誉逐步确立起来。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跨境支付已经变得越来越便利,那张承载着历史记忆的“金圆券”也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但每当看到一张张崭新的1元纸币上,依旧印着天安门和天安门城楼的时候,我们仿佛还能感受到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那些波澜壮阔的故事。它们就像是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指引着我们走向更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