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佘山形成原因?
佘山的成因,学界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佘山由古生代的火山喷发而成;另一种观点认为,该山为江南古陆的一部分,在早第二纪开始剥蚀露岩,成陆后受海洋季风气候影响,逐渐被植物所覆盖而形成了今天的青山绿水;还有一种比较新的观点认为,现在的佘山其实是唐宋时期江南人工采石场破坏山体形成的,以前并不存在,是后来从太湖底下挖出来的。不过上述三种说法都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即认为现在佘山这一片地区原本应该是陆地或者湖泊,之后由于地壳运动抬升并断裂,导致整个区域塌陷,从而成为了现在这个形状。 而我对于前两种观点都感到有点疑惑,因此提出自己的第三种猜想。
首先我认为“佘山为江南古陆的一部分”这种说法是很值得推敲的。第一,根据地理知识我们知道,一个地区的“古陆”通常是由古老的结晶基底(也就是岩石圈底部)构成的,而像佘山这样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山地是非常少见的;第二,如果佘山真是由古陆侵蚀而成的话,那么应该会在地质勘察中发掘出大量的沉积岩和古老变质岩,但事实上这些岩石并不是很发育;第三,据我所知,目前国际上也有火山成因说,即认为很多高山如阿尔卑斯、落基山脉等都是由古代火山爆发形成的。我个人更加偏向于第二种观点,即佘山是在海水作用下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
之所以认为佘山可能是在海水作用下形成的,理由如下: 第一,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除了黄山等极少数山峰外,大多数山脉都是东北-西南走向,而这种走向的地质构造一般是流水作用形成的(冲积扇、河谷阶地),而不是火山活动造成的; 第二,在佘山附近确实有古火山角砾岩,但火山活动一般会造成岩浆侵入,在岩浆通道周围会形成大量角砾岩,但在佘山却没有发现大的火山口或岩浆通道; 第三,在佘山西北约10公里处的青浦区与松江区交界处有座龙尾山,山顶上有一块重达百吨的巨石,形如神龟,人称“乌龟背”。有人猜测这块巨石可能是海底火山口。
在佘山西北约35公里的昆山市境内有一座寒山寺,相传唐代名僧寒山曾在此居住,建筑了一寺二塔三山四桥五园六洞七池八塔九洞十一坊十四泉,寺庙内现存古柏一千余株,古藤十余条,环境优雅,景色秀丽。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寒山寺附近还有一座寒山陵园。
其实早在宋代寒山寺就已经具有坟茔之设了,明正德年间一位名叫李梦阳的人写过一篇《寒山陵园碑》,文中详细记载了寒山陵的建造过程以及墓主身份。据他考证,这座地下葬着一位名为“寒山子”的道士,而这位道人其实就是唐代著名诗人寒山。李梦阳还提到自己曾经在寒山陵园内见到过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天下道教祖庭”六个大字。 那么问题就来了,唐朝时就有寒山这个地名了(当时叫“寒石山”),而在宋朝时还有人在这里建了一座寺庙,但是到了明代才出现的一座道院,而且在道院内还埋葬了一位唐末宋初的道士。难道是寒山在地下穿越了千年之久吗?这明显不符合逻辑啊!所以我怀疑这座道院其实是唐代火山口的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