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不能炒外汇?
1,从外汇交易的角度看,我国的制度设计是反市场的。我们要求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每一笔交易都要有合理的解释 (合理原因) 。这意味着我国的外汇监管机构不认可客户自己决策做单的行为(当然也不会认可客户自行选择经纪/代理商的行为);相反,他们更希望由他们的指定经纪代客开户、交易,即无论客户还是代理均按照监管机构的意图行事。这显然不符合外汇交易的本性——它是投资者决策的结果。因为决策的主体是个人而非机构。如果必须有个授权的话,也只能是投资者本人授权给代表他利益的中介,而不是金融监管者。 这不仅违反了市场的本质,而且也违背了国际清算银行等机构倡导的“最佳执行”理念。所谓的“最佳执行”至少包括这样两层含义:一是通过中介进行交易并非最佳操作;二是在特定条件下(比如市场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该允许客户自主决定买卖。
2,从人民币汇率的形成角度看,我们的做法也是反市场的。外汇市场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货币供应、需求和供给。理论上,任何一国的货币当局都不可能完全控制市场参与者(特别是商业银行) 的货币需求。因为货币需求反映的是民众对于货币的需求意愿,而民众对货币需求的变化取决于民众的收入和支出变化,以及由此决定的贸易账户和经常项目账户的情况。也就是说,一国政府的政策资金投放量会受到该国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的限制。反之,如果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过量投放资金,则会导致通货膨胀,进而损害居民的实际收入,降低居民的购买力(居民最终会因价格上涨而减少实际购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居民都不会主动增加他们对本国货币的需求。 在正常情况下,只有当国内投资机会不足(或对外投资受限)导致储蓄大于投资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资本外流,并进而引起本币升值压力。此时,为了抑制这种资本项下的顺差,政府不得不采取贬值措施,即对内扩张性货币政策。在正常情况下,只有央行(货币当局) 有能力直接或者间接调节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
但我国实行的是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为目标的管理汇制。在这一体制下,中央银行不仅可以通过买卖外汇干预汇率,而且还通过信贷和投资等手段影响外汇的供求。在外汇管制方面,除了资本项目的管制以外,其余项目均放开。这就使得企业对汇率的变化非常敏感。由于企业作为宏观经济的基本单元,其生产经营活动受宏观经济的调控。企业在考虑生产成本和收益的同时也要考虑汇率的变动。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将汇率上升的压力直接传导给政府。这将是对抗通胀的有效武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