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楼市还能长多久?
最近看了很多这方面的分析,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有长期观望派也有短期看涨派,有理论分析派也有现实情况派…… 观点有很多,但核心是:对中国住房市场未来走势的看法,目前仍处不明朗状态。 这真是一个令人尴尬的状况——对于如此重要的一个经济问题,决策层缺乏战略上的定位和布局;学术界、金融界缺少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普通民众缺乏必要的认知,被各种信息迷惑,惶恐不安。
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关心房价,但是我们更加应该关心房价为什么高,高背后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这些原因会不会持续存在甚至继续发展。 我们买房,不仅仅是为了有一个安身之处,也不仅仅是金钱与位置的选择,它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这个社会的经济体制是怎样的一个反映。
1.土地财政与城市建设 在我国目前的财税体系中,土地出让收入不仅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以上),而且属于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因此土地出让收入的增减直接决定了地方政府的财力和支出需求。 同时,土地出让收入也是地方政府进行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的主要资金来源,2006-2013年间,土地出让收益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平均为59%,而2014年这一数字仍然高达57.3%。
可以说,土地出让收入决定了当地政府的预算内资金额度,进而决定当地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数量。 而住房作为最重要的消费品之一,其价格受供需关系的影响非常明显。当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获取了充足的建设资金后,就会增加对土地的供应,进而降低房屋的价格。 当房价下跌到一定水平后,消费者购买热情会再次提高,房地产相关产业的盈利能力也会随之上升。此时,地方政府不仅可以通过税收方式获得财政收入,还可以将房产出售给居民以实现财政收入增长,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三次房价暴涨:第一次是1980年至1988年,第二次是1998年至2002年,第三次就是2009年至今。 这一次次涨价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和通胀的不断攀升,根据美国的经验,CPI涨幅超过200%,房价必然会上涨。[3] 目前我国的CPI已经超过了5%,远远高于2%的调控目标,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居住类价格占比高达四成。 物价上涨,钱就不值钱了,同样一块钱,十年前可以买一斤肉,现在只能买一根葱。人们为了防止资产贬值,就需要购买房子等生活必需品,于是乎房市升温,成交量提升。
3.金融风险与国际环境 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的房价收入比大都达到或接近500%水平,而我国目前的房价收入比仅10倍左右,意味着国内房价还有巨大的上涨空间。[4] 与此同时,国内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里的大额资产依然是住房抵押贷款,不良率处于较低水平,如果房地产出现暴跌,银行首先面临的是资产损失,其次是系统性风险。
目前,央行和银监会的监管思路已经从“防风险”转为“去泡沫”,政策工具箱中不断推出新招,包括降息降准、货币供给、公开市场操作、信贷管制以及指导价等措施。 对于投机投资行为,政府还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包括完善税收制度,征收房产税和空置税,打击炒房行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