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体经济指什么?
很多人一提到“实体”就想到房子,觉得房地产是中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代名词,其实这完全扭曲了“实体”的概念 我国金融体制是一个货币金融体系,即我们的M0-M5的流通中实际货币供应量是受严格调控的,为中性,实际上我们每个公民的银行账户里的数字是我们唯一的货币来源——因为我们是间接税制度,大家交的税最终都是流入央行账户。
但是,每个人银行账户里数字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你的收入,二是通货膨胀 如果你的收入不变但通货膨胀加剧(比如价格总水平上升),那么你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为了保持同样的生活质量你必须增加支出,你的支出增加部分相当于增加了对实物产品的需求,这部分需求会从两个方面影响中国经济,一是它直接导致了企业商品生产量的增加,二是它导致了对劳动力和资本需求的增加,从而通过需求拉动和经济杠杆效应引起经济的增长。如果这时你收入降低了,比如你本来月收入2000,现在由于通涨上升到了2300,但你工作时长却没有增加,那么你每个月多出来的300元就相当于多出了15美元,你除了用来购买生活必须品外,多余的这笔钱就会增加对中国GDP的贡献,这多出的15美元无论是否用于消费都算是实体经济增长的部分。
相反,如果你原来月入2000但通涨后只剩下1700,你不得不降薪来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平,虽然你的人均名义收入下降了,但因为通涨,你的钱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了,你的实际收入并没有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得不增加储蓄或者降低消费以此减少对经济的负向拉动,这种状况下尽管你个人没有增加支出,但你通过你的储蓄和债券的持有提高了社会整体的流动性,使得投资增加,经济回暖,这也是实体经济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