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亏损谁承担?
国企的亏损,应该这么说吧,除了极少数情况,比如遇到国际石油价格暴涨这种突发性事件,一般意义上的“国营企业亏损”是不存在的——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任何一年的盈利或者亏损都会反映到整个国家的资产负债表中(当然可能利润/亏损额相对较小,对整体财务报表影响不大),我们常说的某某行业亏损,实际上指的就是这个行业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亏损,而这些企业的亏损实际上最终都是国家承担的(通过税收和财政补贴的方式)。
所谓的“亏得心疼”、“不赚钱还亏钱”等等感觉上的表达其实并不准确。 当然,如果从个人或单位的角度来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你买了某个公司的股票然后它亏了,从你的个人账户/公司账户扣钱肯定是非常“心疼”的事情;但是站在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些看似巨大的数字其实很小——国内目前年财政收入已经破亿了,一个企业哪怕亏损再厉害也撼动不了国家宏观经济的基本盘。
举个例子:2015年某钢铁行业国有控股企业巨亏600多亿元,几乎把以前赚的都赔光了,当时舆论哗然,都说国家花那么多钱养了一个“巨无霸”却连油都榨不出来。但实际上那一年我国钢铁行业销售收入3.78万亿,净利润-446.61亿元,如果减去这家企业的负值,全行业还是赚钱的! 而这一年财政收入为1.29万亿元,钢铁行业亏损虽然看起来很多,但实际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很低(-0.35%)。 我们再来看看2016年这家企业的变化:营业收入和利润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尤其是利润由负转正达到43.9亿元——这样算来,第二年这家企业就基本上赚回来了,至于其他年份是否盈利,只要收入和成本能平衡,那很快就可能把钱赚回来。而第二年的税收和利润加一起大概350亿元左右,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也就0.2%左右。
所以,站在国家的角度看问题其实不是那么复杂的——该交的税交了,该补的账补了,该承担的损失承担了(通过前面的税收和补贴),该弥补的亏损补了……所有这些事情都做完了之后,如果还有剩余,那自然就是最好的结果,如果没有剩余甚至还亏了一点,那也就不在话下。毕竟,这些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的损失本来就应该由国家承担一部分(不然要税务局干嘛),现在只不过是由财政直接付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