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申购什么时间能中?
“何时打新能中签”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前提条件——新债和中签率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统计规律! 因为影响可转债中签率的因素有很多且相互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这从上面两幅图近似完美的柱形就能看出来)。所以,试图通过分析过往数据来预测未来中签的概率,这在统计学上是根本行不通的。 但是,即使我们不能通过研究历史统计数据来预测中签概率,并不能证明我们无从得知中签概率这个指标。实际上,当市场对新股需求大于供给时,发行新股的公司会有能力调节部分打新者的预期以促使更多资金参与认购,这时我们完全可以将公司的这种操作视为对投资者的一种补偿,即增加每个投资者可获取的收益。而一旦公司增发规模与当前市值相比并不显得过分高昂、并且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足够大的话,那么公司显然会选择增发的方式而不是发行更大的债券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于是我们就有了估算中签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依据。 基于以上考虑,我尝试构建以下公式来计算可转债的中签率: 其中,p为可转债的中签率;n为每次发行的可转债的数量;N为每次发行时有效申购户的总数;U为平均每个账户的申购数量;V为每只债券的平均申购数额。
以上公式看似完美,但实际上却存在两个缺陷:一是需要用历史数据来估计每个变量的取值,二是无法考虑到每家公司具体情况下的不同。为了弥补这两个缺陷,我将选取近5年以来上市的100只可转债作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进而得到上述公式的常数项和各个未知系数的最优估测值。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如果市场对新股的需求大于供给,则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债将有助于提升投资者申购可转债的收益。
2.对于单个投资者来说,其每一笔申购中签的可能性都是一样的。
3.就整体样本而言,每个账户平均中签1到3次,单账户平均中签金额1468元。 当然,以上结论都是基于数学推理得到的,实际的情况可能更加复杂。比如考虑到沪深两市不同的市场环境以及不同的行业特点,相同条件下深市的新股、新债的中签情况很可能就会比上交所的要好。另外,如果考虑到投资者不同的交易策略,比如采用“市值配售”还是“顶格申购”,那结果就更不可控了。所以,我只能提供一种理论上可能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实际的计算结果应该会落在这两个值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