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造有什么?
现在中国的“智能制造”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目前比较火的智能制造系统大都由国外引进,比如 1.德国工业4.0概念及内涵体系 2013年德媒首次全面阐述了工业4.0的概念:生产系统向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方向飞跃。这一概念迅速在国际工程界引起广泛共鸣并引发深刻讨论。 中国对工业4.0的理解和德国基本一致 2.美国工业互联网IEEE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业态。 作为工业领域的国际学术组织,IEEE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技术标准和建议。 IEEE定义的工业互联网包含三个核心要素:一是智能传感器(Smart Sensor)无处不在,对物理对象进行持续实时采集;二是大数据(Big Data)的分析处理,提供新的业务模式和新价值来源;三是机器学习能力(Machine Learning)不断自主学习、优化和提升性能。这三项技术正是构建“智能化+互联网”产业体系的核心技术和根本动力。
3.日本智慧工厂JITF 在工业4.0的诸多实践形态中,丰田汽车公司的“丰田生产线”以及日本机床行业的“新工场”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2015年日本政府推出了《智能制造系统工程指南》,旨在打造具有日本特色的“智慧工厂”。 新工场是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全新工艺流程和经营模式的现代化工厂。在这里,产品从设计到出厂,全部在网上完成;工人从事的是产品检验和包装等工作;生产现场完全透明,任何人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随时随地查阅生产情况。
近年来,我国工业控制系统自主化取得较大进展。在火电机组控制系统、核电机组控制系统、工控安全系统等方面取得重要成绩。我国自主研制的火电分散控制系统( DCS )已完全实现了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中核集团、广核集团和国核技主导开发的核电厂核岛仪控系统及DCS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推进我国核电“走出去”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工控安全系统方面,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控安全防火墙、可信执行环境等技术装备成功应用于电力、轨道交通、石油石化等多个行业,实现了产业化。
工业软件自主化能力稳步增强。近年来,我国在工业仿真、CAD / CAE 等工业软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部分实现了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多源异构工控系统仿真技术及工业互联应用示范项目”研发了面向多源异构工控系统设备及控制过程的数字建模和虚拟仿真技术,形成了工业控制系统仿真平台。
在国产CAD / CAE 软件研发与工程应用方面,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 CAD / CAE 一体化软件研发平台,在航天科工、兵器工业集团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成功应用。在商用数据库方面,东方通基于其自主研发的TongDB 产品为航天科工、国家开发银行等众多军工、金融企业提供国产化数据支撑平台。在通用办公软件方面,WPS 中国区市场份额已突破50%,全球月度活跃用户数超过1亿。麒麟操作系统、永中办公软件、神舟通用数据库等,已在部分国产计算机上实现了批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