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与中国哪个富?

池安飞池安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一个在德国生活过5年,目前在大厂做海外市场(覆盖欧洲)的职场老人,以我的经历来看,10年前来到德国的中国人确实普遍比德国本地人要富裕——当然这里指的“富裕”是相对中国而言,指的是“不用为基本生存发愁”。 因为那个时候中德两国的经济发展还不象现在这样接近。

我2010年到德国的时候,国内刚刚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 。那个时候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房价还没涨到离谱的程度,一线城市的房价也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对,说的就是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级大城市!),刚工作的年轻人只要咬牙贷款买套房子,日子似乎也不像现在这么憋屈。 那个时候中德两国的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差不多是1:7,中国是德国3倍多,人均GDP也是中国的2-3倍。

但到了现在,两国的人均GDP几乎已经打平了,中德之间的GDP差距也已经不到1/4. 同时,中德之间的人口结构也有很大不同。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每年新增就业人口数百万,而德国总人口数也没少多少。所以从“潜力”上讲,中国是能输出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国家,哪怕这些“廉价劳动力”——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但德国不一样,它不可能像我们这样输出这么多廉价的劳动力和附加值很低的工业品。 所以从GDP和就业人数上看,中德之间的确是有差别的。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事实:德国的产品无论汽车、工业设备还是奢侈品,其价值量都是高居榜首的。 以奔驰为例,生产一辆奔驰S级轿车需要耗用865kg的金属材料,生产一辆AMG GT R 需要耗用112kg的贵金属。这些原材料的成本加上工人的工资,再加上研发和新车型研发的经费,再加上海外工厂的工资和税金,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上的这一辆车的价格已经是它生产成本的好几倍甚至更多了。

也许有人会问,这么高的制造成本,奔驰等高端汽车品牌难道不会亏本吗? 其实也不是没有亏本来着——尤其2008金融危机的时候,宝马就出现过因为订单太疯狂导致产能不足,为了按期交车不得不把自己的生产线开到90%的状态来赶工,为此还增加了大量的成本。但后来人们一研究,发现这些品牌根本不用担心亏损的问题——因为它们把生产一辆车的成本加在一起算一笔帐,再根据销量估算出每卖出一辆车能摊销的这些成本的数额,最后惊奇的发现,这些数字远远超过了销售总额。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产品卖的不是“一车”,而是“一车+服务”——卖车的同时,还给购车者提供了后续的保养、配件、维修等服务,而这些服务所带来的收入往往足以弥补制造这辆车所耗费的各种资源。 所以无论从GDP,还是从“财富创造”的角度讲,德国的确都比不上中国,但它却拥有中国所不具备的“可持续的财富”。

广岚梦广岚梦优质答主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从任何一个宏观经济层面的数据来看,两国的差距都不是一星半点。

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就不用说了,中国是德国的近4倍。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呢,德国是中产阶级国家,比美国还富有,这一点从其房价便可见一斑。德国人均房价超过20万美元,远高于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而高于美国(15万美元左右)。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58元(人均GDP更高一些,因为有外资企业利润和国企利润未分配的部分),换算成美元是5377美元,德国呢,19490.45英镑(官方数据2019年上半年人均32115180印度卢比),折合美元16882.518,中国是德国的六分之一都不到。

从另一个角度来比较两国居民的“富有”程度,那就是两国的信贷总量,2019年一季度末中国本外币余额189.14万亿元,折合近28万亿美元,而德国2016年信贷总量只有45238.22亿欧元,不足5万亿美元,中国是德国的近6倍。

从其他指标来比较都是如此,比如消费总量,中国城镇居民2018年人均消费19859元,中国城镇居民1586万人,人均消费达3173.62美元。而德国2018年平均月消费折合1180美元,人均年消费14160.96美元,中国城镇居民是德国的五分之一都不到。

综合来看就知道中国与德国差的还很远,德国的平均收入是中国城镇居民的4倍以上。如果中国有德国那么富裕,每年的内需总量就是近美国2倍,GDP总值会更高,但人均会更低,全球贫富差距将加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