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几何式增长?

岳慧蔚岳慧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是非常不切实际的想法,而且有相当大的危害性。 首先说为什么是不现实,这涉及到了技术进步的本质是什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什么这样的大问题,如果答主有兴趣我可以另开问题专门讲,但简言之,技术的进步并不是线性的,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很多时候往往是突破式的,比如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时候没有任何人能够证明或者证伪他的理论,但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再比如达尔文进化论也不是建立在无数实验的基础上,而是基于对自然界大量的观察和前人的知识积累得出的结论。 所以你说“我国科研水平每10年上一个台阶”在很多时候其实是对现实情况的一种误判(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语言组织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确实能够看到某个技术在十年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这十年里掌握了这门技术的所有知识点并且将其全部应用到了实践中。例如芯片行业,我们在光刻技术上被卡脖子,难道不是因为我们在IC制造上缺乏关键材料、关键设备、关键工艺的经验和技术吗?

其次,就算是我们真的能够在某项技术领域取得几何级的进步,又有多少能够真正转化成商业价值呢?以我国的体制优势和人力物力投入到基础学科的研究,即使没有产业化的需求压迫着科研工作者,他们能否在有限的生命中取得突破都是个未知数,更不用说让这些基础学科的成果商业化。

再说一个现实的案例,美国是在半导体制造领域被我们卡脖子的,2020年我们就斥资387亿美元用来建设芯片厂,这些芯片厂在今后五到十年内陆续建成投产,但能够解决卡脖子问题吗?不可能的。美国现在最先进的芯片工厂是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的5纳米生产线,但这条生产线也是基于美国企业提供的设备和原材料,可以说美国能制造的只有晶圆和电路设计,其他的一切都得靠进口。

所以,我们的钱砸出来的是一条完全被美国牵制和控制的生产线,这难道就是题主所说的赶超甚至超越美国? 最后说一句,我们国家在某些领域的研究确实做到了“跟跑领跑”同步走,但这并不是什么几何级增长,而只不过是特定环境下(如军备竞赛)下的无奈之举,在这种环境中固然可以出成绩,但出来的究竟是不是真正的科学发现以及能否把这种发现迅速应用于实践却是另一个故事了。

施听迅施听迅优质答主

中国2003年SCI论文产出达到39228篇,世界排名从1990年的第12位上升到2003年世界第三。

2012年中国超过欧盟、美国成为世界科技论文第一的产出大国。2014年有国际权威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所发表文章引用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学科已经超过欧盟及美国。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得出,中国的科学研究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是这个正确吗?如果错误,错误在哪个地方呢?

一、我们要知道SCI是什么

SCI索引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是由美国sci Institute of Philadelphia于1961年创办的引文数据库,主要收录自然科学方面的世界顶级期刊文献,被公认为最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它收录了40多个学科的9000余种世界优秀科技、技术类期刊的1500多万篇文献的引文资料,其收录论文数和所涉及的研究机构数分别约占世界论文总数和机构总数的50%和80%。是国内外最常用、最重要的期刊影响力评价工具之一。它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衡量某课题研究水平和某期刊影响力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价大学或者科研机构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中国SCI论文产出快速增长的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我国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正在快速提高。我国高校和研究机构与国外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因此,我国科研人员以合作研究或者参加国际会议为主要方式,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与水平,科研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显著提高,为产出高水平的论文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6年我国开始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进一步增强了科学家的创新能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科学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政府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政策是2003年之后中国SCI论文快速增长的又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政府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投入不断加大。

论文发表数量与科研人员的个人发展和晋升等密切相关,政府的这项激励政策从根本上激发了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热情和动力。

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会议中用英文作学术报告及发表学术论文的机会不断增多,极大地促进了中国SCI论文产出迅速增加。

论文的被引数量与论文本身的质量是紧密联系的,因此,近10年中国SCI论文被引数量迅速增加这一事实表明,中国SCI论文的质量在不断提升,中国学者在国际科技界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