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设股市的原因?

东亚娜东亚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为财政政策提供工具 中国的财政主要取决于税收,税费收入占政府的总收入将近80%,税收中85%来自企业。但税收不是跟企业收益直接挂钩的,而是和企业的实际利润(通常低于账面利润)挂钩,因此税收其实是一种间接税。当经济下行企业利润减少时,为了维持政府收入,就只能加税;反过来,在经济上行时,为了鼓励企业发展,政府就会减税。当然,这里的企业不包括国有大型企业或者垄断行业,这些企业的税收不随企业经营情况变化而变化,而是完全受政府调控。

除了增加或减少直接税收外,政府还拥有其他工具来调控财政收入,比如发行国债。但是国债毕竟有期限,而且还要支付利息,如果利率上升得太多,则发债成本太高,政府就无力负担。现在国家面临通胀,名义利率已经升到2.79%,如果要负担高昂的国债利息,势必会增加税负,这对于目前处于下降通道中的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面对日益上涨的成本,政府只好另想他法。此时股市就派上用场了——政府可以通过印钞票的方式给上市公司融资,然后用来投资,这样既保持了政府收入的稳定性,又避免了加税和大幅飙升的利率。

2.对冲风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和西方国家不同,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主要满足的是生产和消费的需求,而不像美国主要是投“垃圾”资产。这也造成了我国信贷资金投放主要供给国企和大中型企业,而中小创业企业和居民部门借贷需求相对不足的局面。随着经济的转型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这一局面正在慢慢改变。但由于长期供求失衡,银行体系仍然面临着流动性过剩、理财泛滥的问题。

在信贷紧缩时,为了防止经济下滑,不得不投入大量货币进行刺激。但这些钱往哪里投呢?不可能再贷给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和企业,于是许多本来该破产的行业和企业却由于救急资金的介入而得以续命。

股市就成了最好的容纳空间。首先,进入股市的资金总量远远小于进入实体的能力,其次还可以实现结构性调整,将一些效益差但具有系统重要性企业的资金挤出,用于扶持其他弱势企业。最后,还能够通过股价的上涨,激发民众的投资热情,促进内需的增长。

蒯冰薇蒯冰薇优质答主

1、为了国企改革服务,在上世纪90年代的国企改革“抓大放小”战略下,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

2、改变高度集中的投融资体制,在市场经济中,投融资体制是市场经济的“动脉”,动脉不畅,经济缺乏活力。而证券市场是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发展证券市场,改变投融资体制单靠银行(其实质是国家)负担一切风险的状况,有利于分散风险,也使经济的“动脉”畅通。

3、适应分配制度和流通制度变化的需要。我国过去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下的分配和流通体制,个人和单位不可能拥有大量余钱用于投资,同时商品和资金的流通也是行政控制。建立证券市场后,使人们多余的闲钱有了可投资渠道,个人和机构的投资可以转化为企业的生产资金。既搞活了分配和流通,又使投资者分享了投资收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