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股价多少合理?
假设A股还有1000点上升空间,那么目前的位置就是5500-6000点左右(42倍PE左右),对应的中国平安的合理估值在7000亿市值左右; 如果A股只有1000点的下跌空间,那么目前就是8000点(32倍PE)左右,对应的平安合理估值是9000亿元市值。 所以从估值的角度来看,现在5700点的位置,平安合理估值应该是7000亿市值,而不是9000亿市值。
当然,这里只是假设大盘有1000点震荡空间,实际上可能会更多可能更少,不过无论如何,现在7000亿的市值已经属于低估了,即使未来跌到4000点了,也依然如此。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知道现在低,为什么还不动手买入呢?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现在是不是最低点没人知道啊!虽然历史数据表明A股大概率不会持续跌下去,但是谁又能肯定现在不是下跌的中途呢?比如今年二季度的大幅下跌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如果真的继续大幅下跌,那么现在买进来岂不是更亏?所以,在没有绝对确定的机会出现之前,任何急于抄底的行为都是愚蠢的。也许你要问了,那什么时候才是机会来临?我只能说,当市场给你明显信号的时候再出手也不迟,而在此之前,任何的预测都是扯淡。
中国平安,作为一家以保险经营为核心的金控集团,近年来在科技战略转型方面发展迅猛,并已取得可观的成效。一方面,科技赋能于金融主业,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云等科技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体验;另一方面,借助多年的金融经验,不断探索创新科技下的金融科技和医疗科技业务。
一、寿险改革
个人寿险业务的改革在渠道产能提升方面采取的举措主要包括:代理人1.0向代理人2.0的转型,将代理人由人海战术向精英化转变,通过组织架构的调整激发代理人团队的内生动能,提升人均产能;推动代理人专属化改革,以分群、分层进行差异化的培训管理和渠道经营,打造行业顶尖的销售团队;同时,与平安健康深度合作,在代理人队伍中推动“3+1”模式,为代理人转型健康守护专家打下基础,从而更高效地触达客户需求。
在产品方面,为更有效聚焦客户需求,产品方面在健康、养老、传承等方面持续做突破,例如在健康产品方面升级,打造“御享、盛世、智盈”3大系列8款重疾险为主打产品,同时加大短险的开发和推出力度;在传统寿险方面,持续强化年金险、终身寿险、终身重疾险等方面的竞争力。通过产品和渠道在改革中的双重发力,相信寿险将重拾快速增长的动能。
二、产险改革
产险方面,车险的综改加速产险业“大而全向小而美”转型升级。
综合金融模式可以平滑产险业务保费增速,同时受益于综合金融的导流和交叉销售,财产险业务保费的增量和质量在同业中更具竞争力。而渠道和产品结构方面,随着后续商车险保费自主定价系数浮动扩大,龙头险企定价能力提升,车险亏损有望收窄,带来产险的盈利改善。
三、投资
投资方面,公司采取战略资产配置和战术资产配置相结合的资产配置体系,以战略资产配置为基准形成大类资产配置。2022年利率或有所回升,权益市场将震荡上行,预计投资端有望持续改善。
四、估值
从估值的角度,公司P/EV估值为0.48,处于低估状态。与上市寿险公司比较,中国人寿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5432亿元,新业务价值率39.3%,内含价值11562亿元,P/EV 0.72;友邦保险2021年H1新业务价值23.09亿美元,内含价值551亿美元,P/EV4.21;中国太保2021年前三季度新业务价值99.14亿元,内含价值4310.34亿元,P/EV0.54。
总体来看,中国平安P/EV水平低于同为集团公司的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主要系寿险负债的P/EV较低,我们测算,在当前中国平安P/EV 0.48情况下,寿险负债P/EV仅为0.17,处于非常低的水平,预计未来随着寿险改革的不断推进,代理人产能的不断提升,新业务价值率的持续改善,寿险新业务P/EV值将回归至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