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财阀有哪些?
现在中国的顶级富豪中,有三大势力,浙北苏南地区资本,广东潮汕资本和香港台湾资本。 浙北苏南地区的代表就是阿里巴巴的马云、杭州湖畔花园的吕氏父子(顺鑫农业的吕某某和他儿子)、恒力的冯如虎等。
第一势力的财力毋庸置疑,而且政治影响力也在上升。第二势力由于主要富豪均移民海外,所以影响力和财富都在下降。第三势力主要代表是香港的李嘉诚和大陆的曹德旺。 这三股力量相互制衡又相互协作,共同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走向。
1.浙北苏南资本——互联网+时代 浙北苏南资本的代表性企业就是阿里巴巴。虽然阿里巴巴的总部设在杭州,但是实际控制人是马氏家族。这个家族最早开始在南通投资办厂,然后进入互联网领域,先是收购雅虎中国,成为第一大股东,继而创办淘宝网,后来又收购天猫等商业站点。目前阿里集团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阿里的崛起也带来了杭州这座古城的崛起,使杭州成为新的互联网中心。
2.香港台湾资本——中国制造2025 香港的富豪很多,像李嘉诚这种级别的就有许多个。而台湾的富豪主要是台积电的张忠谋和张荣发父子。这两大势力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的角色非常相似,都是资本巨子,都拥有自己的上市公司体系,都在各地投资设厂。
在制造业方面,台湾省的影响力要强于香港。因为制造是台湾省的优势。台湾省的富豪绝大部分都来自企业界。比如台湾省前首富郭台铭就来自鸿海集团,张忠谋则是第一代芯片霸主,他的台积电现在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厂。
3.潮汕资本——房地产时代 这个群体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代表人物有恒大许家印、富力李思廉、合生朱孟依等。这些企业家大多出身草根,白手起家,靠着自己在商界的机智敏锐一步步打拼出来。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自己事业腾飞的地方(大多是人口密集的省会城市和大城市)大肆拿地盖楼,建起了自己庞大的商业帝国。
陈嘉庚
被毛泽东称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新加坡华侨。“南洋兄弟”的合作者,开办了橡胶园、米店、碾米厂、胶船公司、电影院等,产业遍布马来亚、新加坡、爪哇等地。后回国创办了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
卢作孚
被誉为“中国船王”,中国近代工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25年任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经营渝府航线,1930年兼并了美商怡和、太古轮船公司的全部在川长江航线,1945年,卢作孚已控制四川近80%的轮船运力。
穆藕初
被国人称为“纱布大王”,中国近代实业家、社会活动家和棉纺织专家。1919年在沪与荣宗敬等合资创办申新棉纺厂。1921年与张謇等人发起组织中国棉纺织建设联合会。后又先后创办了福新、茂新等12家厂。纱布总产量一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
刘鸿生
被成为“化工大王”,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1912年开始从事煤炭行业,1918年独资创办了永丰铁厂。先后拥有煤矿、铁厂、水泥厂、化工厂等19个大小企业。其“公兴”、“鸿兴”、“民生”牌水泥声誉远播。
孔祥熙
是民国政界与商界的双料大亨,先后担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立法院副院长、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长、行政院长。1948年7月,在金圆券发行后不到3个月就盗卖黄金320万两。
宋子文
被蒋介石视为自己最重要的参谋,曾长期掌握国民政府的外交和财政大权。先后担任了财政部长、外交部长、中央银行总裁、经济部长、行政院长和中央党部秘书长。1956年,宋子文在美国去世,遗产约1亿5000万美元,当时相当于中国全年财政收入的80%。
盛宣怀
是张謇心目中“甲于华人”的大实业家,曾先后创办和参与管理了中国第一家现代轮船公司(轮船招商局)、第一家 telegraph company(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第一个大型煤矿企业(开平矿务局)、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中国第一家大型造船厂(江南制造总局附设轮船建造所)、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前身)等中国近现代化事业。
周学熙
被国人称为“中国北方工商业巨子”,中国近代著名金融和工矿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先后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华商银行和华北地区的第一家商业银行等银行10余家;担任过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天津劝业场公司等企业负责人,曾官至农工商部尚书。
张謇
与盛宣怀齐名,被称为“通儒”,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是清末状元,中国棉纺织企业之父,被称为状元企业家。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