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不像俄罗斯?
说几个点吧,
1、在苏联时期,苏德战争爆发后,根据苏日中立条约,日本可以派军队到西伯利亚参加苏联对德作战,所以苏联在远东并没有很强大的防御力量。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预防日本进攻苏联,又从欧洲调回部分主力给太平洋战场,继续把精锐抽调到西部战局。
1945年,苏联在欧洲战场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斯大林准备对日军发动总攻击。此时东北亚的苏军除了少量的坦克和装甲车之外,重炮、坦歼等重型装备都是非常欠缺的。于是从1943年开始,苏军开始了大规模的东调,将大量陆军部队和重工业迁往远东地区。
二战结束后,随着苏联在欧洲和太平洋战略目标的完成,大批军队和军工企业回到亚洲(主要是中亚)地区,开始恢复被战争摧毁的经济体系,建立新的军事工业基地。 这一系列的调动和重建,是建立在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整个系统如同一个庞大的机器,按照统一的规划有条不紊的运转着。
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是实行高度集权计划经济体制的。这种体制下,国家统一调度资源,统筹建设,有能力也有办法实现“一手拿枪,一手拿镐”这样的目标。而且当时中苏关系良好,苏联无条件的支持中国的核计划,两国之间进行了大量的技术转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让中国少走了许多弯路。
2、八十年代初,苏联的军费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而同期美国的军费开支只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五左右。为了维持庞大的军队,苏联不得不大力发展军火生产,这就带来了军火贸易的发达。中国作为苏联的忠实小弟,自然有机会也分得了一杯羹。
3、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苏联刚刚解体,军事上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不仅外部环境恶化,内部也有严重的民族宗教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矛盾,俄罗纳尔普金政府必须拿出钱来安抚军队,同时加强军备建设,以便重新确立俄罗斯的大国地位。这个时候的中国正迅速崛起,经济发展很快,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加之中俄两国传统的友好关系,经贸合作自然成为双边关系中的重中之重。
中俄两国其实从建国初期的体制上来看是很接近的,但后来的发展却出现了很大的分野。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作为苏联的最大继承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上都继承了大量苏联的遗产,并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经过这些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俄罗斯也摸索出一套符合本国国情的国家治理模式。与此同时,中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改革,同样在摸索出符合本国国情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在中俄两国不断发展和前进的过程中,两国的差距也越来越拉大。因此,中俄虽然国情和历史相似,但中国不会变成第二个俄罗斯。
首先,中国共产党不同于曾经的苏联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学习、纠错的党。在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和进行抗美援朝战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战火的考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断成熟。在执政过程中,在政治、经济、外交上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失败,也积累了成功经验。但中国共产党没有像曾经的苏联共产党那样,不吸取历史教训,一错再错,而是痛定思痛,不断总结,不断反省,不断纠偏。因此,当苏联发生巨大转变乃至解体时,中国共产党却没有被拖下水。
中国共产党在总结苏联和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即邓小平的核心领导集体在吸取苏联和东欧剧变的深刻教训时,提出不能进行“三走”:一是不能走老路,二是不能走邪路,三是不能走弯路。也就是说不能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能改变社会主义制度,也不能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离开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为了防止苏联和东欧剧变这样的悲剧在中国重演,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强调党的组织和纪律建设,重视加强军队和党之间的关系。
其次,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政治、经济、民族、宗教问题不具有相似性。
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和多文化国家,俄罗斯是苏联中民族人数最少的,但权力却集中掌握在俄罗斯人手中。苏联解体后,其遗产绝大部分被继承,俄罗斯继承的原苏联的权力和利益大于其人口比例所应分配的,其他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对此难以容忍,因此导致这些民族和国家的离心力扩大,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继承这些遗产后,其国内政治、经济上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撕裂。虽然俄罗斯在普京执政18年后,政治、经济上有较大改观,但是历史造成的政治、经济、民族、宗教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完全解决。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是占总人口92%的汉族集中且分散在东南部地区,而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则集中且分散在西部边疆地区。因此,中央政府虽然在政治和经济上与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着结构性民族问题,但不具有俄罗斯那样的民族复杂性和多样性,更谈不上俄罗斯那种“内部殖民主义”。此外,与俄罗斯不同,中国是一个具有传统儒家思想、崇尚大一统的国家。这种文化基因使得中国中央政府和少数民族以及少数民族之间都更易在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上获得共识。另外,由于中国的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经济相对不发达,中国政府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从政治、经济上对少数民族实施了有效的政策。因此,中国尽管面临民族宗教等敏感问题,但与俄罗斯的上述问题在性质和程度上存在本质差异。
最后,中俄国内的贫富差距问题具有不同特点和解决路径。
苏联解体前后,俄罗斯的贫富差距虽然没有中国贫富差距这么大,但由于社会问题的积累和叠加,俄罗斯国内的贫富差距问题表现得更加尖锐和突出,而中国则表现得没有这么尖锐。俄罗斯是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和经济上一盘棋的国家,权力和财富高度集中,政治和经济上出现了严重的“寻租”问题。“民主化”改革以后,大量掌握权力和政治地位的人转变为“新俄罗斯贵族”,他们拥有大量的特权和财富,而普通民众则难以分享改革的成果,导致社会的两极分化。同时,俄罗斯虽然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但这些财产在政治和经济改革中出现大幅度缩水,从而使得原本的“寻租”出现无源之水,出现大量“黑社会”、私人暴乱等暴力现象。此外,俄罗斯在向市场经济转变中,大量国有经济和企业被掌握权力和政治地位的人瓜分和占有,造成大量工人失业,普通民众的福利待遇下降,出现大量社会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