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融资货款?
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知识,所以只能挑重要的说。 首先,一个企业能不能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到款,关键不在于银行是否认识公司的董事和股东(当然,这是前提),核心是银行贷款给公司需要考察的项目——还款来源、还款能力、项目可行性等等。 这些项目本质上都是与财务相关的,因此我们谈的融资实际上也是围绕企业的钱怎么来的(筹资),以及钱怎么用(投资)的问题。
根据钱是否有价证券化,融资可分为股权式融资和债权式融资; 根据资金供给方的性质,企业债券的发行可分为境内发行的企业债券和境内上市外资股、境外发行的外资债券; 而最常用到的借款则是流动资金借款和固定资产借款。 总之,企业对资金的运用都是有相应的金融工具的,了解这个工具,然后考虑如何满足使用条件,就是融资的关键。
其次,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融资,最核心的问题是融资成本问题,即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融到所需要的资金。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讲,企业上市实际上是成本最低的一种融资方式,因为上市过程中会有大量的费用降低甚至消失,尤其是券商、律所等中介机构的费用,而一旦成功上市,原来需要支付的费用就会变成投资者回报的股份。 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上市并不是最容易的融资方式,因为有很多的企业根本达不到上市的财务要求,或者即便达到要求,也无法承受运作的成本。 对于绝大多数的企业而言,通过金融机构贷款可能是他们最直接有效的融资方式。但金融机构贷款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那就是融资的速度比较慢,而且在贷款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额外的费用,如果融资规模相对比较大,企业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其实也不见得会比直接上市低。
无论是采取什么方式融资,对公司本身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财务规划,明确什么时候该花钱,什么钱能省则省。
企业想要货款无外乎只有两个渠道,一是内源性融资,一是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指的是利用企业内部的资金进行投资活动,外源性融资是向企业外部进行融资。企业融资货款的渠道有以下几个:
1、内源融资渠道。
内源融资渠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二是企业的留存利润。所有者权益中,主要是指企业的实收资本。企业的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一般不能作为企业的资金来源,而只能作为企业的备有资金。在实际中,企业的实收资本主要以货币形式存在,因此,企业实有资本金的增加可以增加企业可用于投资的自有资金。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企业实有资本金的增加主要不是来自追加投资,而是来自扩大股本。扩大股本在有些情况下并不需要实际募集现金,而只要在企业留存收益中转增股本并在股权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按原有比例分配给现有股东即可,它实际上就是以企业的留存收益投资于自身的扩张。企业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未分配利润的积累。如果企业将全部的利润在当时全部分给了投资者,也就没有留存收益了。但在实际中,企业一般不可能将利润全部以股利分红的形式分给投资者。如果企业当年实现利润为B,股利发放量为D,则企业当年留存收益的增量为B-D。
2、外源融资渠道。
外源融资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是企业筹资的基本渠道,它通常分为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的期限一般在1年以内,主要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周转。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的期限一般较长,主要用于企业新建、扩建、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并、转、租等兼并联合活动。一般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体系为主,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的资金数量较多,而从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直接融资市场获得的资金较少。
(2)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
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主要是指企业能从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农村信用社等机构获得的资金。从经济性质上说,西方国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归根结底主要是属于银行所有,因此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也是以银行体系为基础的。而发展中国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多不为银行体系控制,因此它们能够独立地提供资金,成为银行贷款的补充来源。
(3)发行企业债券
发行企业债券是企业直接筹资的重要渠道。与银行贷款相比,企业债券的筹集成本更低,资金使用约束也更少,而且企业债券还可以作为以后其他筹资方式的信用基础。但在实际中,发展中国家的证券市场(包括企业债券市场)大多不很发达,因而企业债券筹资的数量很少。
(4)发行企业股票
与其他筹资方式相比,发行股票的筹资成本很高,因此企业一般只有在确实需要增加自有资本时才使用这一筹资方式。与发行债券相似,发展中国家的股票发行受到流通市场容量的限制,因此股票发行量很少。
(5)外国资本
外国资本是企业外源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其形式主要是指外国直接投资。由于发展中国家国内资金的短缺,需要更多地依靠外国直接投资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外国直接投资占其企业外源资金的比例通常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