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何军的犀牛?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任何艺术作品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无论是画家还是雕塑家或是任何类型的艺术家,其灵感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外在刺激,再好的灵感也无法转化为艺术成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北青报记者关于“何君的‘犀牛’,其实源于他的一次意外受伤”的报道是非常准确和值得肯定的。 其次,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报道虽然提到了“意外受伤”,但却并没有解释“为何而伤”“因何而意外”。事实上,1982年发生的这次意外伤害对于何君来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它直接导致何君放弃原本从事的表演艺术(当时已经出演过《骆驼祥子》等话剧,正在准备主演《蔡文姬》),转而向雕塑这一相对陌生的领域进军。
何君自己说过:“那场意外使我发现自己的身体已不再适合做表演工作……我决定转行学雕塑……” 也就是说,正是由于本次事故所致的身体受损以及由此而来的职业生涯的转折,才使得我们能够今天能够在清华美院见到何君。否则的话,可能我们就无缘得见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大家了。 还需要谈谈我对这件作品本身的看法。作为一个职业医生,我很客观地评价这是件成功的艺术作品。但作为一名医学从业者,我的职业素养又告诉我,任何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都是创作者厚积薄发的结果,都没有那么简单。
从这件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创意和对材料精准的把控力;我们也能看到作者作为职业雕塑家扎实的创作功底和娴熟的艺术技巧。 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站在一名医学专业学生的视角来看待这件作品,我们会发现一个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现象: 一个体型健硕的青年男子,腹部却留下一个形状奇特的凹陷!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巨大的人造疤痕不但不影响作者的日常生活,反而能够参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这样的高等学府举办的雕塑展。 这确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