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沪港通股票?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港交所)宣布,将于2014年11月17日开始试运行沪港通。 在试点初期,“沪港通”将先行允许以下四类资产在两地之间进行自由流通: 一是上交所上市的A股;二是恒生指数成分股;三是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成分股;四是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港股:市值5亿美元以上、上市时间超过一年,以及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量不低于1千万美元等。
在“沪港通”实行初期,首先只限于股票的买卖,暂不涉及债券及基金。而在以后逐步推进时,则有望包括这些资产在内。 从市场运行机制来看, “沪港通”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港股通——即内地投资者投资香港股市的资金通道;二是陆股通——即香港投资者投资内地股票的资金通道;三是股票互通——即在沪港都交易的股票实现互联互通。目前,前两个部分的准备工作已完成,第三个部分尚在研究论证之中,将在相关准备就绪后推出。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国外资金通过QFII、RQFII等方式进入中国内地证券市场;同样,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内投资者希望参与香港市场的投资活动。但由于两地市场在交易规则、投资者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因此无法实现两地证券市场的完全联通。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先选择一部分股票开始试点,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推开。 “沪港通”对促进两地的经济融合发展、扩大两地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从目前来看,两地政府对此项业务的监管力度不足,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等问题也值得有关部门引起重视。
一、关于业务开展的合规性分析 中国证监会于2013年8月发布了《关于开展沪港股票期权试验的通知》(证监办字[2013]224号),同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开展沪港股票期权试点,并授权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组织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然而,根据中国证监会官网上的公告显示,上述通知中所指的“两所”试点仅为场外衍生品交易而非场内期货交易。 按照通常理解,所谓“沪港通”是指在上交所和港交所以及各自的托管机构之间建立股票、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的投资通道安排。但迄今为止,无论是上交所还是港交所都没有发布这方面的文件,仅从名称上看难以准确判断此项目是否合法合规,更无从谈起对其实施的有效监管了。 二、关于监管主体和范围的思考 对于一个正常的金融业务来说,其运作必然涉及多个部门或行业,需要由专门的监管部门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如果监管环节过于复杂、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的话,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还会给不法分子的可乘之机甚至损害整体行业的形象。因此在开展"沪港通"试点工作过程中,应该重视和加强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一,明确统一的监管主 体。鉴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导致目前监管体制不够完善,缺乏统一规范。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有序竞争与良性发展的目标,必须尽快确立一个权威的、统一的监管主体来对整个金融行业进行统一管理,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隐患。 第二,确定合理的监管范围。一方面要考虑到各业务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依存度,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经济结构的差异性等因素来确定具体的监管责任划分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不影响市场竞争秩序又能够有效地避免行政干预所带来的危害。 第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法规体系。目前各国对于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都有较为全面而严格的要求和标准,但是很多国家的法律条文都非常笼统、抽象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制定出一套适合当地实际情况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来加以执行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关于投资者教育的问题 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沪港通”能否顺利推行的重要前提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真正让普通大众参与到这项业务中来、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却是一个困扰着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共同难题。为此,有必要加大对各类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为“沪港通”业务的平稳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