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类股票有哪些?
2019年,我国船舶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656.7亿元、同比增长4%;实现进出口贸易额358亿美元、同比下降11.7%;承接新船订单628万CGT(载重吨)、同比下降50.3%,保持全球领先;实现造船完工量4109万CGT、同比增长2.6%,继续保持世界第三,其中海船建造完工量和承接新船订单量均居世界第一。 展望“十三五”,我国造船行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国际造船市场呈现复苏态势,中国将拥有更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遇;另一方面,受国内经济转型影响,航运市场需求增速放缓,我国船舶工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发展压力。因此,“十三五”期间,行业发展将面对需求增长缓慢、产能过剩问题仍较突出等困难与挑战,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才能抢占发展先机。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船舶工业由规模取胜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的关键五年。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以及商务部四部委联合编制了《船舶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十三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与形势分析 “十二五”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支持船舶工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全行业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来激发企业和员工的创造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产能过剩等问题依然严峻。一是船舶工业整体竞争力稳步增强。全国规模以上船舶企业数减少到2655家,产业集中度达到75%以上。大型船舶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形成了以中远海能、中国远洋海运、招商局集团等为代表的航运企业为主,中船集团、中船重工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为主,地方骨干船舶企业为辅的综合发展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外部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全球船舶工业发展放缓。特别是随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造船业快速发展,国际市场份额向中国转移的速度趋缓,部分低端产能加速向国内转移,导致国内船舶工业竞争加剧。从内部情况看,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资源能源浪费严重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产能过剩问题依然比较严峻。其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市场机制不完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行业准入门槛低,无序竞争现象依然存在。
二是技术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研发能力薄弱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三是绿色发展程度不高。由于产业起步晚,加之传统观念和技术水平的制约,行业内节能减排意识和能力普遍较低,一些关键技术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与行业绿色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四是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国有企业尚未彻底破解老国企病根,民营企业也面临着融资难、用工制度不灵活等诸多问题。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过多,对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不够。 五是从国外经验看,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支撑,而目前相关支持政策还未能完全覆盖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
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从当前发展趋势看,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行业将持续较快发展,为船舶工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战略的实施将为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同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船舶业的短板逐渐暴露出来,只有尽快补齐短板,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十三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期,但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挑战。
首先,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依然脆弱,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的风险仍在不断上升。
第二,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环保标准将逐步提高,对我国船舶制造企业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国际造船市场和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部分新兴经济体船舶产能快速释放,我国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将受到一定挤压;与此同时,东盟已成为我国船舶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第四,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不断发展,智能制造趋势明显增强,给船舶行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第四,区域产业布局不平衡,地区之间的产业分工、产品结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形成合理有序的行业发展新格局。
第五,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叠加,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