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什么出不了马云?
“上海为什么出不了马云”这个问题,是建立在“出了马云”这个基础之上的,换言之,题主实际上想问的是“上海为什么要出一个类似于马云那样的人物”。 所以,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从“上海为什么要出一个类似马云这样的人物”这一角度来展开的。 可能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四个。
第一个原因,可能是上海的官员不爱读书看报,不关注时代潮流,不知道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巨大冲击,因此没能提前发现马云这样的“妖孽”,也没有能力为这样的人才提供足够的支持与帮助(关于马云成功的关键因素,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马云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末尾的链接)。
第二个原因,可能是上海没有像阿里巴巴那样的企业,给年轻人带来机遇与希望,让他们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奋斗成就伟大的事业。如果上海想要出现一个类似的马云,就需要有像阿里巴巴那样的企业出现在上海。
第三个原因,也可能是上海的人才政策不够友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凡是能够取得伟大成就的企业家,基本上都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1978年),而一旦他们成长起来,这个国家或者地区都会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比如,乔布斯死后,美国以国葬之礼下葬他;比尔盖茨退休以后,美国政府特别允许他进入中情局档案室查阅资料。再回看我们的内部,只要是你能想到的商业巨头,哪个不是国家培养的?!哪个人在创业之初没有被政府扶持过?!
第四个原因,可能上海人太务实了,不愿意冒险,而电子商务这种行业就是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的行业,上海可能不适合冒这种风险。 这四个原因都是表面上的理由,背后其实是一个深层次的理由——意识形态的差异。
在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内,成功是不被鼓励的[注1]。在这种意识形态之下,一个人成功意味着这个人一定具备了某项特殊才能(这是事实,但并不值得提倡),而这个人才是被动的,他的成功取决于时代的浪潮、社会的需要和某些偶然的事件……而一个人失败则是由这个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他没有努力或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
于是我们会看到这样奇怪的一幕:某个年轻人去创业,他在最初的三五年里不断地借钱、负债、艰难地维持着公司的运转,周围的朋友和家人都不支持他的做法,认为他是傻冒,但他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最后终于成功了。
但我们不会给他很高的评价,我们只会说他运气好或是他真的很有才华。——这与美帝国主义完全相反。 在美国,一个年轻人若想去创业,首先他会得到他家人与朋友的全力支持,即使他失败了,那又怎样?这只不过是一次锻炼而已。最重要的是,在他最艰难的时刻,没有人对他说“你没本事”“你真蠢”之类的话。就算别人对他说了,他也丝毫不在意的。因为别人看不起他,他认为自己已经失败了。
回到问题本身,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一个类似马云那样的人呢?如果我们不把马云当作偶像来崇拜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