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非洲如何收回?
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中非之间经贸关系的本质。 第一个例子,2017年8月,在刚果(金)政府的主导下,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融资,中国电建集团承建的卡莱米水电站开工仪式举行。这座水电站的装机容量为525兆瓦,预计到2023年建成投产。除了发电之外,该工程还可实现对刚果(金)东部地区的供水计划,惠及刚国近千万人口。该项目完全符合“一带一路”倡议,对加强两国合作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
但是,根据媒体报道,由于刚果(金)国内局势动荡,大量工人罢工,项目停工,中国援建该项目的物资也被扣留在港口,无法继续施工。 目前中方的做法是,要求刚方尽快解决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和设备款,并重新启动工地建设; 同时,中方还采取了其他措施,包括向非方提供低息贷款、帮助培训当地技术人员等一系列措施,推进项目早日复工。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中非之间的贸易大部分是由企业间相互交易的,但背后其实是国家意志和国家策略的体现——比如,中国通过提供低成本甚至免息贷款的方式,支持非方基础设施建设。从刚果(金)政府的表态看,他们也很清楚,中国的投资并不是单纯的市场行为,而是带有很强的战略性质。尽管他们欠了中国很多钱,但还是表示,一旦经济好转,他们将优先偿还对中国的欠款。
第二个例子来自乌干达。据《环球时报》报道,今年4月份,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该公司已经与乌干达政府签署协议,以总价8976.4万英镑(约合8.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乌干达最大的电缆厂——乌干达电缆厂有限公司70%的股份。交易完成后,中企将成为这家工厂的最大股东。 有分析认为,中国企业收购乌干达大型电缆厂,有利于拓展在中非贸易中的产业链条,同时增强中国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实力。 但其实,此次收购案中,中方真正付出的金额并不多。因为除现金支付外,约700万英镑的价款是以现有设备及技能方式支付的,此外还有700万的佣金。
更重要的一点是,双方约定,如果后续资金不足,中方可以延长付款期。 也就是说,只要乌干达电缆厂持续经营下去,即使短期内没有向中国供货,中方的损失并不大。而如果今后该企业能继续运转下去,并成为中国建材海外采购基地的话,中方的收益潜力很大。 从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虽然中非之间的贸易往来主要是市场行为,但是实际上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双方的贸易关系。政治上的考虑、地缘因素、第三方国家的干预等因素,都可能对双边贸易产生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