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业特困企业区别?
首先,从定义上来看,"僵尸企业"的概念在学术界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界定. 一般认为,所谓的「僵尸企业」是指缺乏竞争力, 盈利空间狭小甚至持续亏损的企业. 而所谓「特困企业」则是比「僵尸企业」更为虚弱的群体——它们不仅经营困难, 而且资本实力也很弱(如资产负债率很高). 对于中国的中小企业而言,很多都属于「特困企业」这一范畴 其次,从产生的原因来看,「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都与中国长期以来的过度政府干预有密切关系。 在市场体制不完善的前提下,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往往是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向企业经营下达指令:企业只能按照政府的意愿去生产和经营,这种计划经济下的企业和市场机制是背道而驰的。在市场机制下,优胜劣汰是大自然的选择原则,这种原则在企业身上体现出来就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然而在中国过去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这一自然法则并没有得到完全的遵循。一方面,部分企业由于享有政府提供的特殊待遇(如税收优惠等)而无需依靠自身的努力就能获得很高的利润;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经营不善,但是仍能够通过政府出面给予救济和支持而得以继续存活下去。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一些企业丧失了自主经营的能力,成为了政府怀抱中的「温室花朵」。
而在当前经济面临结构调整的宏观环境下,这些既无竞争力又无自救能力的「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毫无疑问需要而且也将得到政 府更大的帮助。不过,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我们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不加大对于「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的救助力度,则这些企业的衰败将直接拖累整个经济发展的步伐;而如果加大对于「僵尸企业」和「特困企 业」的救助力度,则不仅会加剧经济运行的成本,而且也会加重政府财政的负担。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有效对「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的类型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方案无疑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政府和企业界共同面临的艰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