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钱会跌没吗?
当然可能,而且几率还不算很低。 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2013年5月,著名的“蜂暴”,一夜之间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 当时,人人都在玩微博,有一大堆的财经博主。
有个叫“花旗老吴”的,当时因为对行情的判断很准确、观点新颖而受到了很多的关注,粉丝数量迅速蹿升。就在“花旗老吴”的诸多粉丝纷纷买入的时候,他突然发布了一条消息: “我所有账户的所有币种全部清仓!任何犹豫、观望或者减仓的行为都是愚蠢的!任何以抄底为名或目的的买入行为都是可耻的!” 随后,他又接连转发了几条其他博主的言论,“是时候抛弃一切幻想了”“没有一丝一毫的抄底兴趣”“任何买入行为都是可耻的”“我永远不会为可能的利润放弃危险”等…… 结果自然是大家已经知道了的,数天之后,比特币的价格创史上新低。
其实呢,像“花旗老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每当有大行情的时候,总能看到各种所谓的“神预测”,“最后通牒”,“最后一跌”等等。 这些言论看上去头头是道,让人不得不心生敬佩。然而,真的如此吗? 其实,任何一个数字资产都有其内在的运行逻辑,这个逻辑可能是复杂的,也可能是简单的。只要掌握了这个逻辑,然后再结合一些基本的常识,就可以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 而很多所谓的“神预测”,只是运气好碰对了方向而已——这是非常可笑的。
比如说,现在有很多的文章都在分析中本聪的白皮书怎么怎么样,然后又引申出一堆的理论。没错,中本聪的白皮书的确很重要,但是分析来分析去,很多人却忘记了一件事:中本聪发明比特币的目的在于制造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
那么,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效率。 无政府主宰、不受政府监管的自成一体的支付系统效率一定是最低的。为了提升效率,就必须引入政府,或者说,让政府来充当“信使”的角色(比如法币)。但这样一来,又回到了原点,我们既需要政府的信用,但又受制于政府的信用,这就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
因此可以肯定的说,无论什么样的数码资产,不可能完全摆脱政府的影响。 但影响是有差别的。有些数码资产本身的设计就是为了逃避监管,比如门罗币;有些虽然表面上受到监管,但实际上通过一些技术处理,完全可以绕开监管,比如比特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