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瑞士银行怎么样?
1,网点少,服务差 2008年,上海有40多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到2013年底已经只剩下5家,市场份额的7成被中资银行瓜分。上海的外资行,已经从曾经的“群雄逐鹿”走向了最后的“孤家寡人”。 瑞银在沪机构最多时曾有七家(含香港分行),如今只剩下一半,且全部集中在浦西。除了总行的个人银行业务部和资产管理部门还相对“健全”之外,其他各个营业部都是“小而全”——业务量很小、员工人数很少,但却能办理所有常规的个人业务以及大部分个贷业务:从贷款申请书到下报审批,从抵押登记到放款操作,从客户接待到柜台填单,从柜员核保核签到经理审核签字,一应俱全。
因为客户少,所以在任何营业网点都能办完所有业务。不过,这并不代表瑞银的服务就“很差”,毕竟外资银行向来是“以客户为中心”进行服务传递。但中资银行同样如此,而且网点分布更广、业务办理速度也更快。所以,中资银行的业务量往往能达到瑞银的数倍之多。
2,业务少,融资难 作为国际著名的银行集团,瑞银的产品线相当齐全。但落户上海的分公司却都选择了“做精不做粗”,除了一部分像财富管理之类的业务外,公司业务的融资功能非常有限;个人客户的业务品种也不多,主要是外汇交易、债券及结构性产品等。 因为业务范围有限,又缺乏价格竞争优势,所以融资难度很大——尤其是面对大型央企、外企和外经贸公司这样的客户群体。
3,人员少,成本高 一般来讲,外资行的营业网点人员规模都在40人左右,而中资银行一个网点的员工数量则能达到上百甚至数百人。人员数量的绝对值差了一倍不止。虽然每个外资行的客户经理都会同时负责几个甚至十几个客户,但平均到每一个客户身上的客户经理比例仍然远远大于中资银行。 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外资行的运营成本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