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候有股市?
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2月19日和1991年7月3日分别成立,当时仅允许国有的工商企业法人进入交易,被称为“老八股”或“旧三板”;1992年10月,沪深交易所开始实行股票认购抽签表发售制度(简称“抽签制”)并试点发行B股的审批权限; 1993年1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实施新股发行的有关规定》等文件,开始了IPO的新股发行制度(后于1996年起改为上网定价发行),同时也终止了抽签制度的实行;1994年初,深交所推出二级市场报价系统;1996年5月,深交所推出债券回购交易;至1998年底,证券市场规模已增长到92家上市公司、22只债券和约500亿元的总市值。
至此,我国已经有了一个以发行证券为基础资产的资产交易市场和一个以竞价为核心的证券交易市场。前者是现在的新三板,后者就是现在的上交所与深交所。
中国股市的发展源于20世纪的80年代,当时开始出现内部的、不流通的股票和企业债券,随后深圳、上海开始试点规范集中交易市场,并于1990年底先后建立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等两家全国证券交易所。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迈上了新的台阶。
股票市场是市场经济社会重要的经济现象,是一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产物。它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其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本社会化和产权流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促进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以及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开业第一天仅有8只股票交易,总市值37.1亿元;15年后的2006年12月18日,上海证券市场股票数达到了434只,总市值达到了3.888万亿元。2008年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情况下,上证指数仍然收在2827.85点,与1990年底相比上涨了44.49倍。市场规模达到34,813.63亿元,指数增长和市场规模的巨大扩张,展现了上证所18年来所取得的不平凡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