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山凌哲山凌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华”二字最早见于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的青铜器铭文之中,先秦时期多指中原地区的中原华夏民族。《尚书·周书·大诰》中有“华夷之泽”、“兴戎辟土,惟英云,我则彩章;厥氏靡作,我用克昌”等文字记载,这里的“华”是指中原地区的中原华夏部落,也就是后来汉族的形成基础之一。而“夏”字的甲骨文象形意为“行军中持旗的人”,是“厦”的古字,本意就是部队的意思,与“华”组成“华夏”一词。

秦灭周后,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王朝——秦朝,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应当称帝,于是自称“始皇帝”,取“始于秦朝”之意。秦末乱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建都长安后,因西汉早期汉朝和秦朝一样都被称为“汉”或“西汉”,所以西汉时期的“汉”字与今天的汉字已有区别。东汉时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高帝纪下》中言及刘邦称帝之事时说“汉兴五十馀年,天子守边,诸侯宾服”,“汉”字也恢复了古文字形状。

汉武帝时期,汉朝的版图超过了汉朝初期,国力强盛。为了显示汉朝的强大,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继秦始皇帝之后又给自己加了一个“武”的称号,自称“武帝皇帝”,而他的孙子刘询即位后认为自己的祖父武帝尊号太长,改称“孝武皇帝”。由于“武”和“祖”都是重要礼仪,不能轻易更改,两者只能留一个,刘询在位期间又称“孝武”而不称“武帝”。到了东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之时,为了表示自己和西汉统治者血缘上的联系,不愿意再改动西汉的规矩,又恢复了“汉”字,而且这个“汉”字一直使用到东汉末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入主中原,国号皆带“汉”字。前赵、后赵、成汉、汉氐联合执政时,国号皆为“汉”;前凉政权以汉朝后裔自居,国号“汉”;北魏分裂后建立的东魏和高洋建立北齐之后也都用“汉”作为自己正式的名称,而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也承袭汉制,国号依然用“汉”。

隋文帝建立隋朝之初,以为东汉时代汉朝强盛,所以不用汉号,而是称“隋王”。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觉得“隋王”之称不足以体现自己的身份尊贵,想重新恢复“汉”号,因为汉号中的“汉”指的是汉朝,并非西汉和东汉之和,所以在东汉之后再加上个“汉”字并不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因此这个“汉”就成了一个带有讽刺意味的名词了。所以唐代李延寿著《南史·侯景传》中记载“侯景闻梁帝薨,谓张凤曰:‘我本匈奴姓,汉号曰侯,当还旧国’。”侯景本是西晋时匈奴贵族的后裔,世代居住在并州(今山西太原附近),东汉中晚期归顺汉朝,被封为汉侯,因此姓侯;而唐朝人认为他应该回归匈奴的故国,所以也称他为汉侯。

禹朝辉禹朝辉优质答主

关于中国的开始,要从中国的定义说起。中国这个词最早见于“周书王会篇”。文中讲的是周成王姬诵召集四方诸侯部落君长在周朝都城,洛邑相会,以示大周王朝国威强盛、诸侯朝觐而设盛宴的故事。其中所讲的“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中国,谓之四方”。这里的中国指代的核心是周王朝。

此后随着朝代更替,中国这个称呼的外延和内涵也渐渐有了变化。在西汉建立以后,随着汉帝国的不断对外扩张、四夷归附,中国开始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有甚至唯一超级大国。在这个阶段中国就等同于中国大汉,周边民族都是臣服于自己的附属之地。直到17世纪清代后期“中国”这个词汇仍然指代的是“清廷统治的领土”。

由于清廷在对待西方诸国时是建立在以中华为中心的朝贡体系之下,对外一切称中国就更加深了中国就是清的固化认知。而当时西方传教士在与中国的接触过程中就用到了“China”这个词汇。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外国侵略。有识之士和革命者在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也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新的生机。他们重新审视中国这个词汇,用“中国”这个称谓表达出了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这个阶段的“中国”与清代“中国”一词开始区分开来。它排除了旧文化的糟粕,继承了文化精华,是全新的中国人对“中国”一词的认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