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怎么了?
去年开始,平安的股价就不断创出新低。 有人说是市场对平安的分红不满意;也有人说是市场给保险行业的整体估值不高;还有人说是因为今年新发布的寿险改革方案…… 但我想说的并不是这些。
在我看来,平安的这些“问题”都是结果,而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是人才与文化的失衡。 平安成立32年来,一直靠扩张来实现成长——尤其是在前面两年,几乎是以爆炸式的速度扩展自己的业务版图。但扩张的同时却没有做好相应的人才和文化的储备工作,导致企业内部出现了大量“有数量缺质量”“有能力缺资格”的现象。
举个例子,去年底我去了平安在深圳的一个分支机构面试,人事经理给我的简历打分很低,理由是专业不符(其实是很小的一个分支领域)且我的经验不足。然而,当我通过其他途径投出简历之后却很快就得到了面试的机会并顺利拿到了offer。这就导致了在平安的一些分支机构内,内部竞争的恶劣程度远超我的想象。
我曾在某平安分公司做实习培训生的时候听一位老员工说过一句话,可能稍微有点夸张但是反映了一些问题——“在我们这干,不干到部长级别你别想有钱赚!” 没错,平安现在的问题就是人才与文化的失衡导致的。这种失衡在公司基层员工层面最明显,而在中高层则有所缓和。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国内头部保险公司,平安的工资水平应该算不错的了。可问题是,你花了这么多钱却得不到相应的价值回报——甚至有时候还亏钱了,你会开心吗?你的家人会开心吗?你周围的人知道后会对你的公司有多少看法?这些负面因素的集合最终就反应到了股价上。
当然,我们也不能光批评而不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认为,要想解决平安当前面临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先找齐人——找齐合适的人才,特别是那些有能力且踏实肯干的人。毕竟有能的人干不了很累,而能干的人做不出高绩效。 最后借用《基业长青》里的一句话结尾:“如果我们不能培养出足够多的具有正确素质的领导者,那么我们的组织就不会有很大的成就。而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领导者比预期的少,组织所取得的成就也不会很大。”
花叶优质答主 近期由于某头部平台在经营上暴雷、行业巨头的财务问题、教育、互联网等行业的整治风暴,引发了外资对于一些民企财务、流动性问题的担忧,港股市场一些龙头个股如中国平安、腾讯控股等出现大幅回调。市场出现恐慌出逃的情绪,一些有投资中国股票仓位的国际基金为了应对赎回压力不得不卖出持仓中国资产,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下跌。加上目前处于全球流动性极度宽松的阶段,部分资金在美股、港股进行了大量杠杆交易,港股的大幅回调引致部分资金爆仓,进一步加剧了港股的抛售压力。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部分香港的优质核心公司出现了大幅回调。
实际上从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以及估值上来看港股当前已经具有了较高的配置价值,我们看好港股投资价值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从基本面来看:随着疫苗普及率的逐步提升和疫情逐步好转,全球经济开始复苏,而中国的复苏是全球最强劲的,港股市场中大约一半以上的股票在大陆经营,受内地经济影响较大,因此也将从中受益。同时在2018-2020年港股盈利基本没有增长,基数相对较低,因此未来两年港股盈利增长将非常强劲。在全球经济复苏、企业盈利有望快速增长的环境之下,港股具备了基本面的基础。
从政策面来看:虽然我们注意到近期政策面在一些行业进行纠偏,但政策方向仍是致力于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致力于促进社会的公平发展,政策的转向有利于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同时在金融安全上对于潜在的风险会进行一定的排查,但也是遵循稳定发展的大方向,部分优质核心资产虽短期承压但中长期看有望通过改革焕发新的活力。
从资金面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对于国际投资者来说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在逐步提升,国际资金从配置角度也将不断流入中国,而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政策之下,这些国际资金将非常便利的进入中国市场,未来外资对于A股、港股的配置仍将不断提升。同时我们注意到港股中的部分公司大陆资金也在不断流入,AH溢价指数在明显压缩。AH折溢价指数处于70%分位数水平,港股性价比明显优于A股。
从估值水平来看:目前AH股溢价指数接近135左右,处于近两年新高水平,恒指目前估值仅11倍左右,处于历史最低的估值分位数,估值极度便宜。
因此整体看来,在中国经济崛起的浪潮上,港股的核心资产虽短期受到调整但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对于看好港股市场的投资者我们建议选择正在发行的华安沪港深通精选混合基金(A类010896,C类010897,E类010098),该基金股票(包括存托凭证)投资比例为基金资产的60%-95%,其中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及港股QDII基金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
最后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