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避免债券风险?
谢邀! 首先分析一下,中国现在存在哪些债券风险? 1、信用危机下的违约风险 目前国内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监管采取的是分业监管的模式,金融监管的重心在于防范金融风险。其中,人民银行主要职责是维护货币币值稳定;银保监主要监测银行、保险等机构的流动性安全;证监会主要负责证券市场的监管;外汇局则负责管理汇率、资本流动等问题。
目前对于企业债务的监管主要是由银保监会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负责。根据2015年发布的《企业破产法》,只要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债权人的债权未能得到全部清偿,就可以申请债务人破产。同时该法也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债务人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可以依照本法有关规定进行重整或者和解。也就是说,当企业负债率高企且难以偿还的情况下,有破产的风险。 但是目前国内对企业的监管还处在初级阶段,特别是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很多信息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披露,投资者对其经营状况和投资风险难有清晰的认识。
2、收益率恶化下的价格风险 从理论上说,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会出现资产价格波动。2019年我国企业融资成本已经比2016年降低了约3%,但相比发达国家仍较高。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效益的好转,企业贷款利率可能还会下降,但幅度会趋缓。如果未来出现收益率上行的情况,高杠杆企业(包括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本来就已经很高的财务成本将进一步升高,偿债能力将受到考验,违约风险将会增大。 对于政府来说,由于刚性兑付的存在,即使发生风险,也会由国家来兜底。但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购买债券就是一种风险投资行为,需要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选择。
3、流动性风险 这是来自于市场端的风险,当前我国债券市场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制度建设与结构演变尚不完全成熟,面临着市场参与主体单一、市场规模较小、交易品种匮乏等问题,因此容易受到资金面扰动的流动性风险。
如何规避上述风险呢? 提高信息披露效率,强化风险预警能力 从目前来看,无论是企业还是金融机构,信息披露都是缺位或不足,导致市场对风险的认识不充分,进而引发风险的累积和扩张。提升信息披露的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其次要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做好应对各类风险事件的预案,强化风险管理的前瞻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加快债券市场建设步伐,完善市场运行机制 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与制度创新密不可分。当前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着参与者较少、流动性低、工具不完善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来解决这一矛盾。比如允许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人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国债期货,为企业债券的期限结构和流动性提供有效补充;推进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整合等等。只有不断完善市场建设,为投融资方提供多层次、全品种的通道,才能有效地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