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去向何处杨小凯?
向何处去这个题目很有趣,我们不妨把视野放开一些,看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作为个体的人,生命的进化是往更高智慧发展的,这个进化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个群体,人类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物质财富的创造上(尽管精神财富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物质财富的增长主要是依靠生产力的发展和分配制度的优化来实现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聪明,发明越来越多,生产力总有一种爆炸式增长的趋势;而分配制度从原始社会的按照劳役分配,到资本主义的大垄断,再到今天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都是在不断调优,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因此只要生产力保持快速上涨,分配制度不断优化,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的进步。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科学已经进入了虚拟化的阶段,很多曾经以为的科学发现都被证明是伪科学或者不能真正解决什么问题,而新的科学发现又很难出现,这意味着在可预计的未来,科技进步将会停滞甚至倒退。同时由于资本主义大垄断的形成和世界各地民族主义抬头,分配制度也出现恶化势头。一个充满希望的新世纪开始让人失望。
那么这时候就会有一个问题提出来了:如果科技停滞,分配恶化,人类社会会不会停止前进?会!但那是一种倒退!这种倒退将重新把人拉回野蛮时代,回到“人吃人”的丛林法则中去。那个时候文明可能还存在着,但是文明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那时候的人类虽然更聪明了,但是却再也没有创造力。所谓“文明”将仅仅意味着暴力和掠夺。每一个文明都将试图摧毁别的文明,因为那是你我他生存的唯一源泉。那时候可能连奴隶制都会变得非常昂贵,因为生产力的下降使得自由人非常宝贵,没有人愿意白白当一辈子奴隶。最后世界也许又会回到“历史总是循环演进”的老路上去。
当然这是最坏的可能,我相信人类是有智慧的,一定能找到一种新的途径,走向一种全新的文明。但是这个全新文明的方向到底向何处去,现在真的还很遥远……
杨小凯关于中国改革的观点,与他所建构的超边际分析经济学理论并不直接相关,而是与他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杨小凯自小就生长在一个革命家庭,父亲杨建民曾经是中国早期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员,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并处死。杨小凯本人在学生时代曾参加中共党派外围组织“九三学社”。
从杨小凯关于中国改革的观点的内容看,我们可以看到王康和林达光的影子:一方面主张经济改革应当以市场化为主导方向,另一方面在政治改革方面主张多党制。在西方主流经济学领域获得学术地位后,杨小凯也曾经积极地参与各种大陆改革问题的研讨和咨询活动,在海内外有一定的影响。他的去世,对于相信中国走多党制道路的人来说是一个损失。
杨小凯所主张的改革路线是否为最佳选择呢?答案是否定的。杨小凯对于多党制的提倡,是建立在对于中共缺乏基本信任的基础上。从中共的建党宗旨和执政记录看,中共缺乏可信度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党性的原因,而是官僚制的缺陷。如果中共能够对各级党政机关实行有效的约束,其可信度会大幅度增加,党群之间的矛盾也会大幅度下降。
因此,中共目前需要的是建立一种以反腐败、反官僚主义为目标的党内民主而非党外民主。只要中共能够成功建立起这种民主形式,实行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民主形式同样能够保证政治改革的健康推进,完全不需要转到多党制的轨道上来。这是中共在借鉴苏东转轨国家的经验与教训之后应该采取的改革路径。所以,中共“十六大”提出制度创新的核心命题,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正确的改革导向。中共只要能够坚定不移地沿着这个道路走下去,杨小凯所担忧的中国改革的问题会逐步得到化解。
杨小凯由于曾经生长在一个革命家庭且后来受到海外环境的影响,对于中共缺乏基本信任,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中共的这种缺乏基本信任,使得他对于中国改革的建议难以从中共内部权力结构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角度展开,从而缺乏可操作性,在大陆改革的实际取向当中也难以得到回应。杨小凯如果生前能够看到中共在改革方面的新思维,应该不至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