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20多年涨跌?
A股的历史其实就反映了近30年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缩影,有着非常强烈的时代特征。 A股诞生于1990年,成立初期的市值规模仅有6亿元,当时社会上的主要投资渠道除了储蓄就是买国债(收益2.7%),而A股的上市股票的平均市盈率竟然高达140倍,这些上市公司基本上都属于当时国资改革试点的企业,整体上市后的表现并不理想。
到了1995年的时候,A股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完整的市场,并且成功发行了B股的名额,为境外投资者进军中国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通道。但当时的A股依旧存在着严重的炒作现象,并且一度出现了“千股涨停”的局面。从1995年到2000年间,虽然A股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整体的业绩却并没有得到改善,在盈利方面反而出现倒退的现象。
直到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A股才迎来了一波强势上涨,直到2007年达到了历史上第一个高峰。 但随后A股便开启了漫漫熊途,一直跌到了2013年才有所起色。这期间我国经济也经历了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等一系列的打击,可以说A股的整体走势基本反映了国内的经济形势。
从2013年开始至今,A股的上市公司数量已经翻了一番,同时整个市场的交易量也持续保持高位运行。特别是最近几年新上市的独角兽企业,大部分都被高价溢价追捧,让市场看到了创新力量带来的价值。
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1月26日成立,次年12月19日正式开业,首批上市企业28家,股票指数简称“上证指数”,代码为“000001”,1990年12月19日上证指数开盘1002.55点,截至2016年7月8日收报3184.53点,最高点6124.04点,出现在2007年10月16日。
深圳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2月1日开始筹备,1991年4月11日试营业,7月3日正常营业,首批上市企业7家,股票指数简称“深证成指”,代码“399001”,1991年4月3日深证成指开盘1005.44点,截至2016年7月8日收报11384.09点,最高点16579.7点,出现在2007年10月22日。
两市于1992年6月15日形成联动交易,1995年5月底形成统一交易时间,每周一至周五开盘,节假日休市,上午收盘时间为11:30,下午开盘为1:00,收盘时间为下午15:00。目前两市日均成交金额约5000亿元左右。
两市26年总市值涨幅巨大。上交所上市公司从最初28家增加到518家,市值规模由15.77亿元增长到27.94万亿元,市值与GDP的比重约为37%。深交所从最初7家公司增加到2074家,市值规模由0.49亿元增长到19.56万亿元,两市流通市值与总市值的比例由不足2%上升到近40%。
两市26年走势大起大落,中国股市被称为政策市,其特点是大起大落,暴涨暴跌。1994年,指数从1558点急跌到325点,跌幅高达79%,创下全球股市之最。此后十年里,指数波幅都在百分之几十甚至百分之百上下,并且每次跌到谷底,都能扶摇直上地出现成倍涨幅,但最终又功亏一篑。
从1994年12月到2001年6月,上证指数首次登上1000点,并在该水平上盘旋了10个工作日,然后在2000年2月开始直线上升,指数突破2000点大关,于2001年6月12日登上历史最高点,冲到了2245.41点,涨幅达597%,此后指数断崖式下跌,直到2005年6月才稳住脚跟。2005年11月中国证监会宣布即将实行股权分置改革,指数又开始了长台阶似的爬升,到2007年10月17日,指数直逼6000点,达到历史最高位6124.04点,涨幅达492%。此轮牛市的最高峰发生在2007年10月16日,最高点为6124点,总市值高达33.13万亿元。
此后指数又是一泻千里,在2008年10月,再次跌入谷底,最低达到1664.93点,指数跌幅达73%。此后在政府的强力救市措施下,指数又开始上涨,到2009年8月,已经上涨到3478点,离2007年10月的6124点高点相差不大了。此轮持续27个月的下跌,上证指数跌幅达73%,最高下跌3460点,跌幅仅次于上世紀70年代美国的大牛市之后的55个月熊市(下跌55%)。
2010年7月到2015年6月,再次出现了持续5年的横盘震荡行情,2014年7月再次启动大牛市行情,在此行情中A股出现了千股涨停的现象,上证指数在2015年6月达到了新的高点,最高为5178.19点,两市总市值超过70万亿元,此轮牛市与2007年牛市存在一些共同特征,都在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并且出现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