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域军方使用多少?
白斗最佳答案
目前空军和民用共同使用着全球近半的空域,但民航越来越多地使用以前属于军用或专用领空的空域。 1986年中国开始实施国际通用航空器进入我国空域航行的管理规则。这一政策使更多外国飞机能进入中国领空航行,同时也对在中国境外飞行的民航客机加强管制,防止间谍卫星、侦察机等使用。
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军民融合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完善社会资本进入机制。按照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允许民间资本出资组建专业化管理和运营机构,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民用机场、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
2017年在天津举行的联合国维和行动会议提出:“允许联合国相关机构和国际维和人员使用中国的军事基础设施,包括机场和港口等设施以供执行任务之需……” 随着改革的深化,以往由军方独享的机场、空域等资源,正逐渐向社会资本乃至国外友邦开放。
在《通用航空发展指南(2013-2020)》中,对于未来通用航空的发展思路是“放开”: “逐步放开对低空航线的控制,扩大通用航空运行自主权; 逐步放开对非经营性通用航空市场的准入限制,引入市场机制; 逐步放开通用航空产品的进出口,推动对外贸易发展…… ”
我国空域的使用上,85%以上在军事管制,仅15%属于民航使用,而在使用率最高的中低空(6000米以下)这个高度层民航仅能使用38%,其余62%都是军方在使用。在高度6000米以上的高空,民航航线几乎都是单向运行,相互对飞的航班需要在不同的高度层内飞不同的航线,如果军方需要,可以随时要求民航调整航线运行,甚至可以申请关闭航线。
在全世界范围内,军事用途的需要是最高优先级,而各国如何在军用航空和民用航空之间分配各自的空域资源,取决于各国军事战略和民航发展需求之间的衡量。
比如一些中立性质的国家,或者民航十分繁荣的国家会为民航划设更多的空域分配。比如荷兰、新加坡、冰岛等国,民航可以使用90%的空域,甚至连军事基地上空都可以自由通行。而在以色列、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美国等军事战略需求比较紧绷的国家,会有更大面积的空域被军方限制使用。
我国目前85%的空域被军方使用,而考虑到民航的高速发展,空域资源的矛盾愈发突出,所以从2016年起,国家就开始逐步改革对空域资源的管理。比如先期在上海、广州等地试点,逐步释放中低空,推动军民深度融合,为飞行爱好者、低空运输、通航物流等用户开放和提供更多的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