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降杠杆?

楼妍瑶楼妍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因为中国已经进入了加杠杆的末期,继续加杠杆,风险越来越大 2008年底金融危机后各国都是怎么救市的?美国直接无底线量化宽松,日本也无限量QE,欧洲直接给银行和企业巨额融资,中国呢,4万亿基建拉动,银行贷款给企业(钢铁、铁路、地产)和居民(住房按揭贷款)。

后面就是大家熟悉的剧情了:全球通胀,大宗商品上涨,中国面临输入性通胀;房地产回暖,地方财政依赖卖地收入,而土地价格暴涨,企业(建筑、建材)利润大增。一切都很美好,除了负债率急剧上升这一事实。 但是到了今天,我们面临的形势不一样了!

首先,欧美复苏迹象明显,尽管还有很多问题,但是总归经济在回暖;其次,国际石油价格暴跌,输入型通胀的风险大大降低;房地产去库存完成,虽然房价又涨了一倍,但房子终于不再透支未来,至少资金流进楼市的风险降低很多。

最关键的是,我国去产能去库存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要增加有效供给,启动新一轮投资了——这是需要巨量的货币流动性的。而且这次投资不能像以前一样只靠基建,而是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去发展高科技产业。

那么问题就来了,钱从哪里来?如果还能像上次一样靠发行国债来解决,那当然是最好的结果。但是从长期来看,国债的发行量总是有限的,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国债的收益也会水涨船高。面对日益庞大的财政开支和有增无减的公共支出,再指望国债是绝不可能的了,甚至可以说,现在开始就已经晚了。

目前看来,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从金融系统抽血——即通过降息降准的方式向金融机构释放流动性,进而委托贷款给需要的企业和个人。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低利率环境不仅不利于储蓄和投资的增加,还会降低企业对未来的预期,阻碍科技产业的投入。

要想实现新的增长,降杠杆是必由之路。所谓降杠杆,就是减少债务,尤其是金融机构的负债,因为只有把钱还给债权人,才能重新获得流动性,加大投资力度。至于如何减债,无非是财政和货币政策配合,减税降费,减少政府负债;降准降息,让利金融机构。

马凡康马凡康优质答主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投资和出口增速均出现下滑,扩大内需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特别是2008年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实施了扩大内需的一揽子计划。这一阶段,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拉动,出现了经济增速下行但宏观杠杆率持续攀升的现象。这一轮债务增长、杠杆率上升,部分是由于经济增速下滑造成的。

随着市场化法治化去产能、去库存的推进实施,部分沉淀在“僵尸企业”以及一些低效、无效供给部门的资金将逐步退出,部分债务将逐步转为不良贷款甚至冲销,社会整体杠杆率将回归合理水平。从宏观上看,我国总体杠杆率上升速度开始放缓,各类杠杆率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去杠杆初见成效。随着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企业兼并重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加强对外投资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我国杠杆率将会保持总体稳定。

从微观上看,各领域去杠杆取得进展。一是企业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得到遏制。二是居民杠杆率上升速度有所放缓。当前我国居民储蓄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三是随着财政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各项举措落地,地方政府违规担保、签订所谓“阴阳合同”等行为逐渐被禁止,金融机构开展违法融资业务等现象受到严格约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一批风险点前期得到妥善处置。

未来,我国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积极稳妥去杠杆。把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更好地结合起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夯实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把防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稳杠杆率、防止风险扩散和扩大。加快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房地产信贷政策,同时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和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逐步使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买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