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市如何加杠杆?

却惠锦却惠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举一个例子: 政府要建设地铁,但钱不够,就从银行借,政府用自己的信用作担保(当然,这里为了简化问题,就不谈所谓的财政赤字了)。银行借给政府的钱属于长期负债。但是,地铁站的建设需要几年才能完工,在建设期间每年都有现金流入——这就是政府的税收。那么,银行就可以每年从政府的税收中收取一定的利息收入。等地铁站建好后,政府有了一笔稳定的现金流收入,就可以连本带利地还给银行,偿还借款。这样,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就得到了修复。 但是,如果政府缺钱,但又不想发国债(因为要付手续费),又不想麻烦地找央行借钱(因为要报告和披露信息),有什么其它办法没有呢? 有!就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这个债券的发行主体是地方财政,而不是财政部。

地方财政先把自己的收入(主要是税收)全部汇集到财政部,由财政部代为管理,并负责对外融资。然后,以财政部的名义,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把筹集到的资金交给地方财政使用(具体细节可以参看我的专栏《债券王子》之“从娃娃抓起——新手学习债券业务必懂知识”,在这里我就不冗长了)。 这其实还是政府借钱,只不过借钱的主体变了,由中央政府变成了地方财政。但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它并不在乎借款的主体是谁——只要能够按时还款,并且能提供足够的抵押物的话,谁来做借款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增加政府债务的杠杆率,其实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因为,作为宏观调控工具之一的央行,是可以肆无忌惮地把货币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全都用光(包括降息、降准、再贷款、逆回购等等)。

更重要的是,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是不需要征得决策层的同意,也不需要向人大汇报并经过其审批的——这都是央行私下里搞定的事。至于怎么还这笔钱?那就不是央妈的事了——这就要看财政部和地方政府能不能想办法了。 如果还不起怎么办?那就只有破产清算了——但这只会发生在极端情况之下,比如发生系统性风险时。否则的话,央妈就算再怎么不情愿,也还是要提供最后贷款人的服务的。 因为如果央妈不为政府兜底的话,那就没有人敢借钱给政府了——这会导致政府融资成本上升,流动性恶化,最终使整个社会陷入债务危机之中。 这其实是制度设计的问题。如果一开始就把所有的钱都集中在央妈手里,然后再由央妈根据市场情况来决定购买什么(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购买多少的话,那就不会出现现在这种让市场感到恐慌的情况了。

喻艳明喻艳明优质答主

中国债券市场的加杠杆主要指市场参与者利用持有的债券作为抵押品,通过回购市场融入资金投资于利率债和信用债的行为,其结果是市场中名义持有的债券量超过实际持有的债券量,即债券市场出现杠杆。债券杠杆主要来源回购,包括质押式回购和买断式回购。一般情况下,债券市场参与者利用银行间债券市场质押式回购融入的资金投资于债券市场,可以获取超越持有债券收益的资金回报,同时可以不支付回购期限内融入资金的利息,在这种利差正套下,容易引起资金在回购市场的空转,导致债券市场杠杆的不断累积。

按照投资者类型不同,对银行和非银行机构的杠杆监管存在差异,从而银行和非银行机构的加杠杆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而言,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杠杆较高的约束较少,可以通过场内外各种渠道进行高杠杆操作。

对于银行而言,《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第三十五条对融资来源的稳定性进行定量指标分析,从杠杆率的角度对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匹配程度作出限制。在场内方面,通过银行间证券市场进行加杠杆,由于杠杆率的限制,一般杠杆不高,一般维持在1.2-1.3倍左右。在场外方面,主要涉及理财产品和通道业务的杠杆操作。

1、理财产品的杠杆模式。根据《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第十六条,资产管理产品可以投资一层资产管理产品,但所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不得再投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资产管理产品。因此,理财资金配置债券需要借助券商资管和基金专户等载体,投资于债券市场(包括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

2、通道业务杠杆模式。通道业务的本质是资金方借助产品载体投资于目标资产,资金方拥有实际管理权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