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购为什么退出中国?
1、政策(包括税收和土地)原因 2016年6月开始,上海市政府要求所有外资零售企业必须将门店信息报送给市商务委备案,内容包括门店的建筑面积、营业面积、员工人数等。此外还要提交开业时间、投资金额、经营范围、经营主体等信息。 对外资大卖场来说,这些信息看似琐碎,但涉及店铺的真实性问题,往往能暴露连锁经营是否完整的答案。 因为此前乐购已经宣布关闭2家商场,所以这次备案对乐购来说影响并不大。不过也有媒体称此次备案是为了迎接天猫超市和京东开的“后门”。 2015年8月,阿里巴巴收购雅虎旗下全球跨境电商平台,获得速卖通业务;同年10月,阿里巴巴成立菜鸟网络,整合阿里云和数据挖掘能力,提供智能物流解决方案。 可以预见,随着阿里巴巴全球采购和国内供应链的完善,未来进口商品的价格还有下降空间,这对以低价著称的外资零售商将是巨大的打击。
今年3月份有媒体曝出乐购欲出售中国业务的消息。4天后,有消息称其已与华润达成协议,华润即将收购乐购在华业务。之后乐购辟谣称并没有与华润洽谈有关交易的事宜,而传闻中的买方也并不存在。 随后在6月初,又有消息传出,家乐福中国业务已被苏宁易购收购,家乐福将集中精力发展法国市场。该交易包含家乐福在中国的7成资产。 据消息人士称,本次交易中,苏宁易购将以现金方式支付约90亿人民币的交易费用。
其实从2011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就不断传出要规范外商投资商业类项目审批的消息。 例如,2011年初,商务部公布了《关于境外投资者全资收购大型零售企业项目核准有关事宜的通知》,对境外投资者并购境内商贸流通领域的企业实行从严把握的政策,并首次明确了监管主体。 再到2014年底,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商业业态管理办法》,开始对外资进入国内零售行业进行数量限制——仅批准了5家外资试点企业,且每家企业的注册资本金不低于2亿美元。
众所周知,国外很多成熟的大型商超都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都很出色。但他们进入中国后却纷纷陷入亏损的泥潭无法自拔。比如沃尔玛自2005年进驻中国以来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到2013年才实现盈利;家乐福也一样,2010年后才陆续扭亏为盈。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有人说是因为中国关税高,进口商品成本过高,导致外资卖场在国内没有利润可图。但事实上,我国对外贸易多年来一直维持着顺差的局面,也就是说出口的商品比进口的要多。如果关税真那么高的话,我们出口的商品应该比进口的更贵才是啊!何况近几年跨境电商和保税店如火如荼,这些模式都解决了进口商品被高税率“卡脖子”的难题,怎么还会阻碍外资企业的发展呢?
我认为根本原因是外资零售商来晚了,在中国市场,他们既错过了电商崛起的最好时机,又赶上了消费升级的风口。虽然之前他们凭借品牌影响力率先抢跑了市场份额,但之后的亏损也证明了他们前期抢占市场的策略是有漏洞的。 因为电商不仅抢走了他们的市场份额,还挤压了他们的利润空间。更为关键的是,电商是依托于网络的销售渠道,是没有实体店面的纯线上销售,这样就没有房租和人力成本的负担。要知道,线下店面不仅是零售商的成本大头,而且很难通过压缩成本来降低售价从而提高销量。因为零售业是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你降价别人也会跟着降,最后导致价格战愈演愈烈。 而电商就不同了,没有实体店的支出,可以让利消费者同时又保持一定的利润率。因此即使外资卖场售价相同甚至更低,消费者还是会倾向于在网上购买,毕竟还能再节约一笔运费呢!更何况现在网购还能享受免税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