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能向企业捐款吗?
可以的,但是有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十二条规定“法定代表人因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法人承担民事责任”。法人承担责任后可以追偿受损害法人代表的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十一条规定: 公司清算时,对债权人的损失应当包括直接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
《企业财务通则》第三十二条第三款规定: “公益性捐赠支出,是指企业用于慈善事业和非营利性机构的资助支出。”第四款规定: “本办法第二十三条所称非营利机构是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第三十五条第二款规定: “本准则施行前成立的企业的各项资产损益,应当分别不同情况处理:……(三)对外投资的损失;……对于不能收回的对外投资,按其账面价值全额计提坏账准备金,转作营业外支出核算。
企业通过公益事业捐赠产生的损失,按照规定在税前扣除。” 根据上述条款的规定,企业通过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的资金不允许税前扣除,因此作为纳税人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时候,应当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通过公益活动捐赠的资产,根据税法规定不得税前扣除,因此需要征收增值税。
当然,如果企业是以货物或劳务的形式进行的公益捐赠,那么也需要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 除了纳税调整以外,作为会计准则上的事项,应当根据新准则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并重新计算净资产份额,以使财务报表相关项目准确反映。 由于公益捐赠不是一项经常性的业务活动,因此企业从事的公益捐赠应当严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否则可能面临税务的风险。
企业捐款指企业将企业所有的财产自愿捐献,支持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一种行为。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因此,企业向合法的、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的公益组织、向合法的、符合条件的慈善组织和其他公益性事业单位捐赠,可以进行企业所得税捐款的纳税调整,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捐赠部分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捐款,是目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塑造社会责任形象的主要方式,也是企业履行社会义务的基本方式,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表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可知,捐赠人在享受法律规定的权利时候,也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捐赠人应当依法履行捐赠协议,按照捐赠协议约定的用途、方式、质量和数量将捐赠财产转移给受赠人。捐赠人违反捐赠协议逾期未支付捐赠财产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赠人应当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捐赠财产的使用情况。
企业捐款应注意哪些问题在捐赠的时候,要注意对受赠者进行考察,选择有良好声誉的受赠者进行捐赠是风险防范的有力措施。如果受赠者把捐赠用于非捐赠目的,捐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单方解除合同,要求对方归还捐赠财产。捐赠者可以和受赠者协商设定担保,受赠者提供担保有困难的可以由第三人提供担保。如果捐赠者需要在捐赠物上设定抵押权,要注意抵押物的限制,比如不能用土地所有权,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进行抵押。要注意捐赠物的实际情况和捐赠者了解的情况是否一致,可以约定在必要时可以对捐赠物进行考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