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企业多次并购?

贾媛丽贾媛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最近看了一些关于医械行业的报告,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先说观点,我认为未来几年国内医疗行业并购将会呈现三驾马车并驱的局面(注:本文只讨论医院终端的医疗器械行业,不讨论终端为医院和消费者的药品和医疗耗材)。这三驾马车分别是外资驱动、政策驱动和产能过剩下的成本驱动。下面分别谈一下我对这三个驱动的看法。

一、外资驱动 这个很好理解,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创新医疗器械的鼓励和对进口产品的审批放开,再加上人民币的持续贬值,外资企业通过并购获取技术和产品是较为便捷的途径。以前由于审批严格,外资想直接在国内设厂生产有些难以获批,需要从海外引进技术或合资合作。现在这种局面有所改变,但外商直接投资仍然有限制性条件,因此通过并购先获得产品和技术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二、政策驱动 其实政策驱动在外资领域也是一样,只是政策驱动下的并购与外资驱动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主要不一样在于政策驱动的并购多集中在国有企业的重组上,并且涉及范围可能有一定的区域限制。 例如之前江苏的医用胶片只有一家上市公司可以生产(现在的ST厦华,原名为厦门钨业),因为属于特种陶瓷产品,纳入军工体系管理;由于业务量不大,加之处于军民融合战略下,所以一直未受到重视。但后来国家发布《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生物制品,这显然会对现有局面造成一定的冲击。于是ST厦华开始拓展主营业务,收购其他制药企业。

同样在江苏还有一家老牌的制药企业——苏中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拥有20家子子公司,产品丰富,但在产品研发方面却投入不足,竞争力较弱。而在江苏省内除了ST厦华之外,又出现了第二个医药制造业集群,就是南京的金陵医药集团,旗下的南京医药和苏州医药两家上市公司都在省内具有较多生产线下来的,且经营范围有一定重合。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会出现政策上的利好,促使企业进行合并重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产能过剩的成本驱动 这是一种较为被动的驱动因素,是指当某一地区或某一领域的医疗器械产能严重过剩时,企业为了减少竞争压力,降低成本,可能会选择并购的方式实现集中度提升。当然这种情况往往是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表现,此时如果企业能够提前布局,通过并购完善产品线,抢占市场份额,也许就能摆脱产能过剩所带来的压力。

麻雨壮麻雨壮优质答主

多家企业进行并购,从整个国内医疗器械环境角度来说,这是必然趋势。医疗器械行业比较特殊,很多细分领域中都有大量的中小型创新企业,这些初创企业从研发到临床再到获得产品注册证,再到市场推广,具有较长的周期并面临高风险。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由于资金、资源方面的限制,很难独立完成从0到1的转化过程。而且从行业角度来说,医疗器械需要不断技术迭代,企业必须持续投入研发,不断有新产品推出,才能保证整体竞争力。因此不管是行业属性还是企业本质都决定了必须要通过并购实现产品线和技术创新方面不断迭代,提升整体实力,所以整个医疗器械行业肯定会向“大鱼吃小鱼,大鱼吃大鱼”这样不断整合的方向发展。

但国内医疗器械目前的发展环境与发达国家还有一些差距。在欧洲或者美国,医疗器械并购活动非常普遍,形成了从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到大型企业非常流畅的并购投资机制。国内目前在这方面还需要一段时间逐步提升、完善,将来一定会向发达国家靠拢。

从长远眼光来看,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或并购一些创新型企业,那么即使成为一家规模企业,也会慢慢退化成为一家普通企业。因此大型医疗器械企业具有天然的投资并购基因,这是必须具备的商业技能。对于国内企业来说,目前并购活动和投资活动在不断增多,未来会发展成为常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