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硬科技企业?
最近在研究国内各个城市和地区的人才引进政策,发现各个地方的表述都不太一样,有的说“硬核科技人才”,有的说“重大前沿技术人才”,还有的说“关键核心技术人才”等等,感觉每个地方的理解都不一样,那到底什么样的才算硬科技企业呢? 其实啊,大部分人都只是对“硬科技”这个词比较敏感,但是对“硬科技”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却并不清楚。 甚至在一些官方文件的描述中,“硬科技”这个概念也是模糊不清的。 比如《上海市实施行动计划》里提到要培育发展“硬科技”企业,但是究竟什么才算“硬科技”企业呢?这个行动计划的附件里面倒是提到一些“硬科技”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但也只是大概念里的具体概念而已。
再比如在杭州的引进人才的政策文件里提到了“高层次人才”的概念,又分成了五个档次,每一档次又分了层次,具体是多少百万年薪以上的人才算高层次人才,政策里没有明确说明,估计也只有杭州自己心里知道了。(毕竟这可是要拿钱养一辈子的人啊!) 但是如果只看字面意思的话,那么好像随便一个搞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公司都是“硬科技”了。 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我看未必尽然。 如果把“硬科技”企业等同于“高科技”企业的话,那肯定是不对的。因为现在每一个城市都想引进一些高大上的产业,而这些产业的共性就是都含有“科”“工”“技”三个字。于是不少企业都起了个科技感满满的名字,比如某某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某某智能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某某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等等……
但是这样起名字的企业遍地都是,它们就真的属于“硬科技”企业了吗?恐怕不见得吧。 我们判断一个企业的科技含量到底有多高,除了看企业本身的名字外,更主要的是要看它的产品和服务。如果一个企业只是简简单单地改了名字,但是产品服务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那它所谓的“硬科技”属性自然也谈不上有什么提升。
举个例子: 我之前一直以为我所在的城市没有一家芯片生产企业,但没想到最后竟然发现了一家。它的名字起得很“科技”——某某集成电路科技有限公司,听起来就像是做芯片的。然而实际上它的产品并不是芯片而是电力采集终端。虽然也用了“IC”,但是这个“IC”并不是我们常说的“集成电路”的意思哦~ 所以判断一家企业是不是硬科技企业,看名字是不够的,还得看产品和服务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