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支持企业上市融资?
谢邀!这个问题很宏观,我试着从宏观层面来回答一下。 如何支持、帮助、引导企业上市,各地政府都有相关的政策文件,比如北京的“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京科发〔2021〕34号),上海推出的“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沪科规〔2021〕6号)等等。 这些文件的发布,都是为了解决“企业为什么不愿意上市”的问题,从企业端来说,主要存在以下的顾虑:
一是上市成本高昂,涉及财务审计、法律意见书、保荐机构费用等,对企业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二是上市流程复杂,申报材料需要经监管部门层层审核,过程较为漫长,期间如果出现任何情况都可能前功尽弃;
三是上市以后企业治理结构将发生变化,面临合规性风险和业绩压力。 这三种顾虑分别对应着企业的“硬成本”“软成本”和“隐性成本”。 “硬成本”很好理解,就是企业为上市所做的准备过程中直接产生的费用支出,有形的资金消耗。而“软成本”是指因上市过程本身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所引发的潜在损失,这种损失虽然无法用具体的金额来计算,但其负面影响同样是真实存在的。
对于企业来讲,是否具备充足的现金流是企业能否顺利实现的首要条件。在“硬成本”方面,如果企业现金流紧张,先期的经费可能无法按时到位,就会影响上市的进程,即便能够勉强推进,也会因为资金的紧缺而导致工作进展缓慢,带来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的双重损失。而在“软成本”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监管部门的严格要求,使得企业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一旦处置不及时或者方式不当,同样会使原本简单的操作流程变得复杂化,增加企业的负担。 对于上述问题,除了企业自身增强信心、努力前行以外,外部支持力量的引导和激励也十分重要。对此,各地都结合实际情况推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通过补贴或者奖励的方式帮助企业降低或消除“硬成本”和“软成本”,从而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 但需要注意的是,政策的实施必须与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相匹配。目前很多地区的政策支持对象是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的创新创业型企业群体,而对于那些已经成熟的企业却未必适用。实际上,很多已上市公司之所以选择回归,就是为了更好地对接资本市场,实现更大的发展。对于这一类企业,我们应当改变扶持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而不是限制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