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企业什么样?

卢添谊卢添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在日式精益生产模式浸泡多年的工厂,可以浅谈下日本企业的“工匠”精神。 日本的企业中,真正在做的非常极致的是手工作坊式的小厂,这些厂一般只负责一道工序或者仅负责产品的一部分加工。由于员工和老板之间信任度很高,所以一般员工都会非常有热情和激情的去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为了减少在生产过程中出错的机会,所有的零部件都是经过严格的设计(即工序的流程及每个环节的时间精确到分)并且全部是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如尺寸、公差等)所以在这些工厂很少看到质量问题的发生。当然,这种手工小厂一般规模较小,且处于行业产业链条的中下游,附加值低。

在日本的大公司里,能够体现出“工匠”精神的则是机械加工类的工作了。这类工作不仅对产品质量要求极高,而且对效率也有很高的要求。因为客户往往只给你3天或更短的交期,而你又需要将产品送到离你工厂很远的地方去。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下,只有那些真正热爱自己工作的员工才能很好的胜任。他们往往能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高质量产品的交付。虽然这些公司在自动化设备等方面也投入不菲,但和国内很多企业一味追求机器换人截然不同的是,他们在用自动化的设备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人的作用。例如,在使用数控设备的情况下,操作者的位置其实是很重要的,好的操作者能比机器更好的发挥设备的性能,并能降低设备的故障率。这类公司虽然成本较高,但却能在质量和交付上都做到业界领先。

当然,无论是何种形式的企业,要想贯彻“工匠”精神都必须首先抛弃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其次要拥有全面而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全员参与的质量教育计划。最后,持之以恒地坚持上述两点才是关键!

虞王飞虞王飞优质答主

工匠精神企业要“耐孤”。

工匠精神的内在要求是孤行、个性,孤行、个性又往往背离现代社会的效率原则。如果工匠精神的诉求和企业的管理理念不相融合,工匠精神的生存将难以立足。

我国不少企业“只讲人和,不讲个性”,不尊重、包容和鼓励个性。缺乏个性的孤行,难以形成企业自身风格和品质。如果管理者的观念不能从根本上进行转变,很难形成鼓励个性发展的企业环境和制度。工匠精神企业就要从尊重、包容、鼓励个性出发,让孤行和个性得以孤行、得以个性,从而发扬工匠精神。

其次,工匠精神企业要“尚拙”。

工匠精神和捷径思想是互不相容的,工匠精神企业要有尚拙的品格,要崇尚笨功夫、真功夫,戒除巧取、花取,戒除急于求成。

“拙”字的内涵包括:一曰执着。“拙,谨也”,即勤奋、刻苦,坚持不懈;二曰诚信。“拙,忠也”,即老实、实在,不说假话;三曰务实。“拙,厚也”,即实实在在,不好高骛远;四曰谨慎。“拙,直也”,即稳重、老练,不做明知不可为之事。工匠精神企业要培育执着精神、诚信守法、求真务实、谨慎行事的品格,戒除急功近利。

再次,工匠精神企业要精专。

精专,是工匠精神的首要追求,工匠精神企业要培育专注核心业务、深耕核心业务、做强核心业务的品格,不能有“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自安”习气,不能有“东家西家,心猿意马”的投机取巧。

培育工匠精神的市场,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企业要积极建构有容“拙”、尚孤的工匠精神市场生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