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紧缩适合投资什么?

谢焱康谢焱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历史数据来看,在历次通缩之中,股票市场首当其冲成为损失最惨重的资产类别之一;同样,在历年通胀过程中,股票也往往是收益最高的资产。 所以就通胀/通缩与大类资产价格关系这一宏观层面来看,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最安全的资产配置策略似乎应当是:在经济通缩阶段,减持资产证券化类资产(如债券、公募基金等),增持贵金属和实物资产;而在通货膨胀时期,则相应减持实物资产,增持债券类和公募基金。 但实际上,情况要复杂得多。 影响各类资产价格的因素并不仅仅只有货币政策这一个因素,例如在美国次贷危机中,股市在美联储连续降息至0-2%的超低利率阶段一路下滑,直到GDP下降,企业盈利预期恶化,才触底反弹。而在此之前,由于投资者“再估值”预期,股票和房地产这类资产估值上升,显然不能单纯归因于货币政策的收紧。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的一个事实是,尽管在过去的30年之中,我国一直执行着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但我国的CPI仍然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1985年至1988年间,CPI年均超过20%,进入90年代之后仍在7%~8%之间波动。也就是说,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其实经历的是通货紧缩,而非通货膨胀。 这无疑与我们所熟知的现代货币理论所认为的“货币增长带动物价上涨”的理论相悖。其中的原因也很能理解,一方面是我国政府一向大力控制货币供给,另一方面则是由当时国际环境所致。在80年代初期,我国经济仍然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在发展中发挥着作用,在工业体系内部,资源要素和资本都能通过财政和税收手段来调控,价格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非常弱。另外,在国际层面上,美国处于美元荒的阶段,全球资金流向美国,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也需要进口能源和原材料,导致国内流动性充沛,但真正能够用于消费和投资的部分并不多,大量流动性的堆积使得物价总水平难以上升。 而到了9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美国经济发展面临滞涨压力,国际市场上供大于求,我国出口导向型战略面临巨大的外需衰退的压力,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发生转变,财政和税收调节能力减弱,物价总水平开始下行。此时,若仍按照凯恩斯主义来调整宏观政策,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显然是得不偿失的。最终,在中国加入了WTO,对外经济全面开放的大环境下,通过产业政策调节供需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成了唯一可以选择的政策路径。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货币政策并不是万能的,甚至在某些时候是无力回天的。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在通缩时期盲目相信货币政策的威力,在通胀时期又无视风险地追逐升值,那只能是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从更长的时间尺度上看,一个国家的通胀或通缩走势往往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体制特征和政策取向。如果以市场的力量为主导,供给方和需求方的信息能够在市场中快速准确地反馈,并通过价格的方式传递到流通领域的各个角落,那么通胀或是通缩就会相对容易应对。

但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市场总是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中被培育起来,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总会存在延迟,需求和供给双方在市场中总是存在不对称性,通胀或通缩也就变得更为难以预测和控制。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最好别盲目迷信某种策略,做好风险的防范最重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