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时代如何投资?
2014年的钱真不值钱了,一年时间,人民币存款利率下调了近60%。如今,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不仅无法覆盖通胀,甚至跑输CPI。 中国正处于负利率时代。 那么在这种环境下应该如何做好投资理财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会有负利率出现。 利率是金融市场的“晴雨表”,反映着全社会资金的供需情况。当货币供给大于需求时,利率会下行;反之,利率会上升。目前中国的利率处于历史低位,主要因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产能过剩导致的通缩压力。为了刺激经济,央行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大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降低利率),导致资金供应充裕。 而另一方面,中国的通胀水平也处在较低的水平。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都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本国的经济发展,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全球性的通货膨胀。而我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独善其身。随着经济的缓慢复苏和产能的逐步释放,物价上涨的压力也在增大。为了控制通胀,央行开始收紧银根,上调利率。
从2010年12月26日起,5年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上调至6.56%,此后又在2012年7月和2014年11月分别上调至6.8%和6.90%。两次加息周期都未能有效遏制通胀上升的趋势。在温和的通胀环境下,资金的需求方和市场方都对过低的利率感到不满。 我们还应认识到,目前我国的储蓄率仍然处在一个很高的水平。2013年末,我国居民储蓄余额为23.66亿元,比上年减少2.56亿元,比年初减少7.82亿元。其中,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22.77亿元,比上年减少2.42亿元,比年初减少5.13亿元。 如此高的储蓄率在应对通胀方面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老百姓手中的钱要保值、增值;另一方面,高储蓄率是中国货币政策自主性薄弱的一个体现,也是宏观调控的一大难题。 从长期来看,利率仍有继续下行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打理手中的闲钱就成了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由于储蓄存款是其主要的金融服务需求,因此实现储蓄的保值、增值是金融消费的重点内容之一。目前,人们通过银行存款和购买理财产品两种主要途径实现储蓄的升值。然而由于利率持续走低,银行的储蓄存款利率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处在下行通道之中。以银行定期存款为例,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目前已经降至2%以下,2.75%的预期收益率在贬值的速度已经完全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
在此情况下,如果还一味地将所有积蓄存在银行,那么资产的实际购买力将会不断地下降。为了避免财产缩水,许多人将目光投向了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品种。 对于普通人来说,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是避免负利率伤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