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3月失业率看什么?
三月数据出来的时候,我正在机场等朋友,于是随手翻了翻美国的就业报告。在看到失业率达到5%,创历史新高之后,我在评论里写道,“美联储加息到了临界点”。当时舆论氛围还比较淡定,大家还在分析疫情导致的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并且认为二者相互抵消,因此不存在通缩和通胀的问题。 后来,在四月会议之前,我连续发文指出,通胀问题已经凸显,需要开始考虑加息的问题了。在这期间,我看了很多经济学家的言论,包括著名的“永远不买国债”的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认为,现在应该恐慌的是缺乏疫苗制造的美国人。而我一直关注的,是美联储的政策利率以及美债收益率。因为货币政策是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我认为应该将美债收益率曲线的陡峭部分视为货币政策工具,以此观察政策利率的变化。当价格变化大于预期时,政策利率调整就会加速。 四月的CPI爆表后,我已经明确表达了加息25个基点的看法。那时很多人还不愿承认通胀的问题,甚至拿二战时期的物资短缺来论证需求冲击的重要性。 本周一,即FOMC议息会议前夕,我从流动性供给的角度重新解释了通货膨胀,并进一步指出了大宗商品涨价的问题——由于国际收支问题,进口品价格上涨会带动CPI上升,而出口产品的价格也会因为产业链供应受损导致PPI上升。
这次会议过后,美联储已经明确了加息的立场,虽然称目前加息的条件还不具备,但未来加息的次数和幅度都可能很大。对于美联储的态度转变,我的研究框架始终围绕两个指标:政策利率及美债收益率曲线。 现在来看,这两个指标都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