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原因?

劳彦荔劳彦荔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空心病”的说法不够准确,应该是“去工业化”或“再工业化”,即制造业脱媒现象。 所谓脱媒,是相对于金融、IT等新兴行业迅猛发展而言的,传统制造业逐渐被挤出经济活动,沦为“夕阳产业”。而再工业化则是逆潮流而动,通过行政和市场的力量,把已经外流的生产能力重新吸引回来。 这并不是一个新的现象。自80年代起,日本汽车、电子等产业便不断遭遇反倾销调查和贸易制裁;21世纪初,随着中国加人WTO并掀起招商引资的热潮,海外资本和产能进一步向中国聚集,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进程也由此加快。 从历史来看,美国的工业一直是在不断迁出的过程中进行的,这有制度的原因(补贴),也有市场的原因(比较优势)。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几次大规模迁移是由于政府行为的推动以及对外国投资的限制所带来的意外后果。

从6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美国制造行业的劳动力中,白人蓝领劳动力的比重从37%下降到了25%,黑人劳动力的比重则从8%上升到了14%。同时期美国GDP的年均增速达到5.3%,高于60年代的2.7%,远高于现在的1%~2%的水平。 在这一轮产能转移的过程中,美国的政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汽车业为例,为鼓励通产省模式(IMF,2009)在日本实施,美国先后向日本的汽车公司提供了巨额贴息贷款,并对日本出口的美国商品实行关税豁免。在巨大的政策红利下,丰田、日产等日本汽车巨头大举进军美国市场,产能迅速扩张。 当然,没有永远的胜利者。进入21世纪后,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美国经济的低迷,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国际分工体系正在发生新的变化——除了部分低端产能以外,高附加值产业的转移似乎很难再度进行。

当然,这不是说高附加值产业就不会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了。实际上,由于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劣势,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正在逐步取代中国这一世界工厂的地位,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趋势因此依然还在延续。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