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股票是红筹股?
1. 何谓“红筹股”? “红筹股”的名称来由是因为经营公司注册地在香港,香港的股市实行的是“挂牌制”,即只有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股份才能交易;这些公司的企业主体在中国内地注册(一般为民营企业),业务和运营机构却都在中国内地以外的地方开展(一般是新加坡、开曼或者BVI等低税地区);由于企业业务核心在内地进行运作,但上市地却在香港,故被称为“红筹股”;因香港股市以红色为报价基准,所以将这类企业的股票统称为“红筹股”。 在实际中,因为大部分红筹股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均为中国国有控股企业或其主管部门(如央企);同时,部分国家出于自身政治和经济方面利益的考虑,可能会对红筹股企业加以限制;故而一般认为仅以境外上市公司为股东的境内投资性公司所发行的普通股才算作真正的“红筹股”(虽然这样的定义不够准确,但其仍是目前国内普遍接受的定义)。
2. 红筹股的前世今生 所谓前世,要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1993年,北京首都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发行A股,成为第一家回归香港上市的内资企业,开启了红筹股时代之先河;同年,一家名为“中国鸿洲货运控股有限公司”的公司成立,其背后实际控制人为招商局集团,该公司也是首家由外商及港资发起设立并以人民币结算的红筹股企业。 由此,进入到了红筹股的发展期,此后越来越多的内资企业在海外组建公司并在当地上市融资以实现直接融资的目的,而这一模式也很快被其他行业的企业借鉴使用;直至今日,红筹股的融资规模已十分可观,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底,共有41家红筹股公司在港股累计发行股份超过5,670亿股,总筹资额达约2,280亿美元[1];其中,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和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巨头就占到全部红筹股融资规模的六成左右(参见下表)。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然而,自2007年起至今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全球金融监管的问题,各国纷纷加强了对本国乃至全球市场的监管力度以减少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在此背景下,一些国际性组织和政府机构先后出台了各种措施加强对海外上市的监管和要求;近年来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企业境外上市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于拟在海外上市企业进行规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原本可以低成本融资的“红筹股”如今却变得举步维艰——一方面是来自国际社会的监管压力以及我国政府的监管政策;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量资金正流入新兴市场寻求避险及回报,这使得海外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有所下降,再加上目前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明等因素的影响,很多红筹股已经跌破了发行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