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什么重组?
从历史的进程来讲,企业重组有主动重组和被动重组之分。 所谓主动重组是指企业通过调整资本结构、业务结构和区域结构等进行的重组;而被动重组通常指由于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等原因所导致的债权人或法院强制的资产出售,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重组。 我国目前的企业重组,总体上属于主动重组的范畴。但从近年来一些企业重组的案例来看,已呈现双向转化的特征。特别是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某些行业和地区的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陷入困境,这些企业和其利益相关者开始寻求各种途径进行企业的重组。
当前我国的经济环境下的企业重组呈现出新的特点,既包括传统的企业为了某一具体目标(如实现某项技术突破、增加市场占有率或者满足某种监管要求)而开展的重组,也包括目前处于困境中的企业为了摆脱困境采取的重组措施。
目前我国企业间的重组还存在着由于文化差异、政策限制等因素造成的“融不到一起去”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实现企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形成1+1>2的效果,是现阶段企业重组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企业重组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现代企业重组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的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所引发的一种世界性的趋势。它推动着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战略更新,促使企业资源配置达到优化,使企业不断创造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并由此给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企业重组在中国也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创建过程中的一项带有战略性的内容,它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和完善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那么,企业为什么要重组呢?
企业是现代经济社会中最主要的微观组织,它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企业这个载体,但企业的发展本身也是需要载体的。这个载体就是企业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环境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和资源,它既制约着企业,又能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环境对经济组织的约束主要体现在成本构成上。一般说来,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成本因素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企业内部的成本,与企业的管理、组织效率和创新能力有关;另一部分则是企业外部成本,包括制度成本、行政和财务成本等。当企业外部成本上升而企业内部成本又难以补偿时,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重组就是为了降低企业外部成本,弥补因外部成本增加而造成的损失,使企业从环境制约中摆脱出来,实现企业组织的优化并继续保持和加强企业的竞争力。所以,从根本上讲,企业重组的原动力,是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企业重组的实践历程和成果,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革渐入“深水区”的现状来看,企业重组是企业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变化的趋势和企业自身完善与发展的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