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股改是什么意思?
所谓“股权分置改革”,是指上市公司股份按照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分类管理的制度安排及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措施的总称(包括解决股权分布问题、取消限售条件等)。它实质上是在不改变原有上市公司的股份总数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下,将原未能流通的国有股和流通股进行分流,分别实行不同政策和管理方式的过程。 1998年7月23日,证监会以证监发字[1998]53号文批准了深圳机场开展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并出台了《深圳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实施办法》;同年9月又发布了《关于发布〈股权分置试点办法〉的通知》(证监发[1998]48号)正式公布了《股权分置试点办法》及其相关通知,标志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正式启动。
在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东需要向流通股东支付对价才能解除全流通障碍。这种对价可以是现金或股票,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资产。如果采用现金对价的支付方式,一般通过发放现金红利的方式实现;如果是送红股的形式,则采取增加股本来化解全流通障碍。从2005年开始至今,中国股市已经进行了三轮较为全面的股权分置改革。根据Wind数据,截至2017年底,A股公司已完成股改数量共计6270家,占总样本数的比例达到97.1%。未完成股改的公司大多集中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之中,主要是一些成立时间较早的新股,或者主营业务比较特殊难以估值的个股。这些个股由于流动性不足无法获得券商的推荐也较少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其股价表现往往与大盘指数没有明显关系。目前A股市场已经完成股改的公司总市值占整个市场的比重超过85%,已基本不存在非股改标的股票。
随着股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完善,除少数情况外,大多数股票都完成了股改。虽然股改本身并未带来基本面的本质变化,但是股改后,投资者更加关注上市公司本身的业绩和成长性,而不是关注非流通股的定价问题。因此,股改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即以基本面作为买入的依据而不是依据非流通股的禁售期长短来判断一只股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