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谁建立的?

王琪薅王琪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浦东建设是上海市政府的决策。 其次,“解放后”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间节点需要说明一下。 一、关于“解放前”。 1949年上海的解放,并没有使整个上海社会面貌发生颠覆性改变——国民党军队继续盘踞在苏浙皖边境一带,上海本地的资本家们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工人、农民运动。当时的上海仍然是一个以工商业为主的城市,工业产值占了全市生产总值的80%以上(见吴景平教授《上海城市社会结构变迁研究》)。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对抗苏联,力图拉拢中国;而中共也希望借助美国的实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因此双方展开了“中美苏三角外交”。在这种背景下,中方的条件是相当慷慨的,其中就包括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如香港、澳门、厦门、广州等地投资设厂,并享有最高度之经济自由。于是,从1946年到1948年间,有大约25000家外资企业在中国成立,其中近一半集中在上海。(详见吴景平著《战后中美关系史(1945~1972)》第三章第二节)这些外商企业给上海带来了新的技术和设备,缓解了战争带给中国的困境,同时也使上海的经济能够在战后迅速恢复。

二、“改革开放后”——建设浦东新区

1978年底,中共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由于上海在“一五”“二五”期间重点发展重工业,忽视了轻工业的发展,导致当时上海工业结构同其他省市相比严重失衡,因此在实施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上海具有明显的优势,那就是可以利用自身的产业潜力,通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来更新产业。

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上海市总体规划方案》,决定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中枢。根据这一规划,上海开始全面开发西部,也就是现在的浦东新区(当时还没有南汇县、奉贤区等行政区划)。

长孙凌涛长孙凌涛优质答主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迫开埠。随着通商贸易的发展,外商、买办、商人等在此逐利定居,人口骤然激增,到光绪十六年(1890)止,浦东地区的人口从道光年间不足10万人增加到20多万人。当时黄浦江两岸被人们习惯地叫作“南市”和“北市”,南北两市商业繁盛,吸引了大量人口来此谋生,“北市”人口急骤增加,原来的“北市”已无法容纳日益增长的人口,一批有钱的乡绅商贾和殷实农户,或从旧宅中分化支派出来后需要另建新宅,或携带私房钱财来“北市”置业定居,他们在北市沿黄浦江的老“北市”的北面择地筑宅定居,这一片当时也就称之为“新北市”了。

当时浦东的黄浦江边“新北市”的陆家浜路一带,建有朱家庄、赵家宅、潘家浜、张浩浜和金家码头等自然村落,他们以当地大户人姓而得名,也有因水浜而得名,这些村落即是后来“陆家嘴”地区最初的雏形。当时这一带陆地面积很小,一遇大潮,潮水就会把陆地包围起来,成为孤岛;又因“新北市”地势较低,岸坎坍塌,雨后积水排泄不及或黄浦江涨潮倒灌,积水无法排出,只得在高处建筑房屋,人们出户就要上台阶,故有“高陆家嘴”和“上陆家嘴”之称。

光绪二十三年(1897)九月初三日申时,江南地区遭受到了历史上一次罕见的特大风暴潮灾害,黄浦江潮位达到4.58米,据记载:“潮水如山涌至,一切无隙不入,岸南一带民居淹没过屋脊,街市中水深丈余,数百里膏腴之区,悉成泽国,人被其害,不知几万万也”。这年9月,浦东大遭水灾。在台风的袭击下,黄浦江上冲开了几个大口子,加上长江口南支航道变迁,迫使黄浦江大量潮水和来水由大、小乌沙头和洋泾浜经老“北市”涌向“新北市”,使“新北市”顿成泽国,沿浦江及靠近老“北市”的村落悉数被淹,“新北市”的原住民和初迁民备受洪涝之苦,使这一地区一片凄凉。这场特大风暴潮引起了人们对防洪和居住环境问题的关注,一批有实力有胆识的先辈开始在黄浦江边修筑岸堤、兴建道路、建筑房屋。这一地区最早筑“陆家嘴”大堤的是潘氏家族,“新北市”的早期村落潘家浜的潘氏是当时较有实力的家族。潘家先于光绪年间在陆家浜沿江筑起了长达700余丈高4米的防护大堤和道路,辟通了陆家浜路(当时叫潘家路),把原潘家浜的低洼地垫高后辟为陆家浜菜场,潘家还在该菜场中建房出租以租养堤,潘家在大堤内沿建了五条弄堂,名为潘家五坊(即潘家后街)。在潘家的带动和示范下,其他家族也纷纷修筑大堤,拓宽陆家浜路,并在大堤内辟建马路和里弄住宅,先后建起了朱家坊、顾家坊、赵家坊和石家弄等自然村落和里弄住宅,并在赵家宅修建了赵家码头,使“新北市”有了客货水上客运码头。

清光绪三十年(1904),浦东建厅后,对乡镇作了统一规划和调整,当时“新北市”地区人口激增,按当时的习惯,一个乡的人口在5000人以上要设一个镇,“陆家嘴”地区已远远超过5000人口,故在光绪末年将“新北市”地区设为镇建制,按“新北市”中潘家、朱家、赵家、石坝港、张家浩和金家码头等大户人姓和地名的第一个字取一字,加上“家”字,名曰“家嘴”,称“陆家嘴”。据有关资料称,浦东当时设27个市、镇,陆家嘴是其中之一,其地域为东至黄浦江,南至洋泾界(今洋泾港),西至罗山路,北至赵家沟(今浦城路),后以李家宅—高桥界为界分为南北两镇,该两镇也是当时浦东地区仅有的两镇,而陆家嘴镇为南镇。1912年3月,民国政府正式公布废除清代政区建置中的州、府、厅,正式建立县级政权,10月,将原大、小东尧厅范围的地区正式改为上海县。民国3年(1914),上海县将南跄、高行、陆家嘴、赵家沟、王港、杨家行、高桥、高杨、江东、杨家行和东陆乡等11个乡合并为高桥区,高桥区下辖13个乡,陆家嘴镇(南镇)改为陆家嘴乡。解放后的1958年10月撤区并乡,高桥区被撤销,并入杨树浦区(今杨浦区)。当时陆家嘴乡分别隶属于杨浦区和高行人民公社,杨浦区管辖的陆家嘴乡下辖陆家嘴、浦东、王家牌路3个居民委员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