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怎么呢?
1,政策市,政策风向变了股价就变了 2,资金池,这个资金池是什么,就是整个社会的融资总盘子,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通过发行股票融资,这个融资是通过市场行为完成的,但是资金最终源头仍然是社会融资,也就是从百姓财富中转移而来。
3,流动性,影响股价最根本因素还是供求关系,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当然这里面有基本面因素,比如公司业绩提高导致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但这个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资金对资产的追捧或者遗弃导致的供需变化。那资金为什么要追逐资产呢?因为钱是往外流的,流到哪里就会带动哪里价格上涨(除通涨外),为什么流动性的增长会导致资产价格上升呢?因为钱是从百姓手中掠夺来的,说白了就是在金融市场上抢钱,大家钱少了自然要抛售资产(卖),钱多了就要抢购资产(买),因为资金是流动的所以资产价格也就在买卖当中形成了高低。
4,价值投资,这个概念很虚,什么叫做估值,什么叫合理估值,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高估值的资产迟早会回到合理估值,甚至低估值,因为资金总是向低处流,至于中间有没有波动那要看基本面变化以及政策变化了。
中国股市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市场体量大、参与者多、交易活跃,同时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具有高度敏感性与复杂性,证监会的任何政策都会影响整个市场的波动,因此,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执行都需要考虑到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方案。
在中国股市发展及监管过程中,制度政策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与市场实际情况和环境的相互适应,而不仅仅是基于最优的理论分析。我国政府在选择制度政策时,主要采用的是一种“实验主义的方法”。所谓“实验主义的方法”,是指政府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都会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待“小试牛刀”并成功运行之后才会正式推广。从这个角度而言,制度政策的变迁更像是一场永不停止的“制度创新实验”。
例如证监会推出的战略投资者制度、股权分置改革、融资融券制度、股指期货制度、沪港通制度以及2014年的“新国九条”,无不是基于“实验主义的方法”进行的制度创新。这种“实验主义的方法”一方面能够有效规避政策风险、减少社会成本,同时也是现实中国情和转轨时期的一种必要选择,充分体现了政府“稳中求进、进中求稳”和“边走边看、摸着石头过河”的监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