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中国经济发展?
以历史为观照,我们可以把现在称为又一个“大改革时代”。 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几次重大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图强; 秦朝建立后统一币制、度量衡制度,推行郡县制,发展封建经济; 汉朝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文景之治国力强劲; 唐朝实行府兵制,经济上实行两税法,国家强盛; 明朝张居正推行考成法和一条鞭法,大清雍正帝推行密折制度和耗羡归公,国力都达到一个高峰。 而近代以来我们则在屈辱和苦难中求索,从洋务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我们一直在探索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建国初期我们学习苏联模式,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但在执行过程中却走了样,产生了巨大偏差,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以极“左”思想指导下的盲目追求工业化,使得国民经济遭受重创,造成了严重的物质和精神损失。 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大大激发了社会的活力,中国经济高速腾飞。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走上了一条与传统完全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形成了所谓“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这种模式带来了经济效益和就业效应,但也伴随着明显的代价:资源浪费、环境破坏、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日渐突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等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我国经济面临外需不振、内需不足的双重压力,面临着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艰巨任务。 这次危机也给我们带来另一个重要的启示: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长期依靠出口和外资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走自主创新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过35年的奋斗,我们已经拥有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科技实力也正迈上新台阶。在人类即将步入文明社会由信息时代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作为世界工厂和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我们理应站在世界高科技产业的前沿,引领新一轮的世界经济浪潮。
一、如何认识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回落至9.7%,比上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回落态势还在继续。从国际上看,一些机构对今年和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都进行了下调,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预测我国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仅为8.75%,高盛等一些机构甚至将今年增速下调到8%左右。一些人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中产生了疑虑。
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需要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现象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中来看。从1979到1997年,30年间我国经济保持了近10%的增长速度。1998到2007年10年间增速维持在9%,去年增速近10%。中国经济持续高速成长30多年,去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经济规模的增大必然导致增长速度下降。所以,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是一种常态和趋势。即使按照一些机构所预测的8%的速度,仍然大大高出了世界上其他经济体的发展速度。
此外,从国内来看,经济增速放缓的主因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比如对某些产能过剩行业的限制、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加强等。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并不是经济增速大起大落。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增速下滑的过程,面对危机的严峻考验,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2009年增速达到8.7%,2010年速度达到10.3%。可见,中国经济已成功地在较快增长的轨道上实现了软着陆。
二、如何认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景象,但未来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
从机遇来看。从外部环境看,和平、发展和合作是主流,“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在世界市场上继续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未来几十年世界经济发展需要中国,中国经济发展也需要世界。而且,我们正在逐步从利用外部资源,转向积极参与建立新的经济秩序,实现合作共赢。从内部条件看,科学发展成为全党的共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十二五”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发展的蓝图,新的增长动力源正在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制度条件日益成熟。从国际经验来看,中国正处于中等收入阶段的下半段,这个时期是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重要阶段。比如日本在1959到1973年间,经济平均增速超过10%,1968年人均GDP达到10937美元。韩国和中国台湾省人均GDP超过 10000美元时,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均在8%以上。中国目前人均GDP近5000美元,还没有达到中等收入的平均水平,按照中等增长速度,离高收入国家还有 10年左右的时间,经济增长还面临着十分有利的条件。如果保持经济8%左右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就可以实现两个“翻一番”目标。
从挑战来看,主要面临“两个陷阱”。一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些国家在刚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一段时间后,由于没有实现“再平衡”,经济增长失去拉动力,发展长期在低水平上停滞,导致社会矛盾丛生,出现经济波动。我国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如果不能成功突破这些制约,也可能遭遇类似困境。二是落入“高福利陷阱”。一些国家在步入高收入国家之后出现高税收、高福利,造成政府财政困难,企业缺乏创新活力、员工缺乏创造动力,经济发展失去后劲。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分配不公、消费不足、节能减排任重道远等问题比较突出,实现经济再平衡任务艰巨,需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方面付出更大努力。
三、如何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做好多方面的应对和准备,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再平衡”。这是决定未来10年中国发展成败的关键。
第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我们既要积极稳妥加以应对和化解欧债危机外溢效应的影响,防止经济“硬着陆”,避免出现大的起落,又要着眼长远,深化各项改革,为保持较长时期经济稳定较快发展积蓄力量。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上要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适当增加政策的灵活和相机抉择。在财政政策上,要保持财政支出的力度,适当增加中央政府的负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