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成为发达国家么?
不能,理由如下。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叫做发达国家。根据联合国有关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通常由人均GDP水平来衡量,如果人均GDP超过12745美元且不低于该国GDP最高值的70%,这个国家就被认为是发达国家了(注:2018年GDP最高值是13.6万亿美元)。 所以,一个国家要成为发达国家,关键是人均GDP要达到一定的标准。目前,我国的人均GDP已经接近这一标准的两倍,达到13800多美元。但我国GDP的最高值还没有到这一标准的70%,只有67%左右。所以,即使我们的人均GDP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标准,要完全跻身“发达国家俱乐部”仍然还有一段距离。
其次,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离发达国家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在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大量投入资源发展重工业,结果却造成了结构性矛盾和产能过剩,导致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则一直发展不足。据统计,直到2017年,我国的第三产业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而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例,也仅能达到发达国家这个指标要求的70%。这意味着,我国第三产业的潜力还很大。
当然,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还是过去体制性因素,把应该作为国民经济“火车头”的第一产业给拖累下来了,又把本该作为国民收入分配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回报给压低了。在现行体制下,农业是我国唯一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和要素报酬最高的产业,同时也是劳动回报率最低的行业之一。正是由于农业处于弱势地位,不能有效地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所以尽管我国人口众多,但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可以说,我国正在经历一个“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看到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又要看到低收入国家结构低端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 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现实情况看,我国都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继续探索一条符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美国的国土面积为937万平方公里,世界第四,我国的土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三,国土面积上中国略大于美国,在人口上中国为美国的4.4倍。中国国土总面积是美国的1.02倍,耕地面积是中国的4.15倍,森林面积是中国的4倍,草地面积是中国的4.6倍,水资源是中国的2.2倍,铁矿石资源是中国的21倍,煤炭资源是中国的7倍。中国的可利用土地(耕地、林地、草地等)是美国的31%,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4倍,简单判断中国人均可利用土地面积只有美国的7%。
从人类发展简史的角度来看,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土地、水源、热量(阳光)、生物这四大要素,土地、水源为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热量、生物为生存资源的基本要素。
从中国和美国的国情对比来看,中国在生存环境上的先天不足决定了中国的生存发展要远远多于美国,也就是说中国在生存发展上要比美国费更劲。比如耕地面积、人口的对比,耕地较少而人口众多决定了中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从而决定了中国在农业生产上的投入要多于美国。
从生存资源上的对比来看,森林和草地面积、水资源的对比,我国的这些水资源和美国的差距大为减少了人均差异,即两国在人均上差距不大,而铁矿石资源和煤炭资源的对比上,我国的人均差距较大(中国人均煤炭资源高于美国,但从两国经济结构上来看,我国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粗放型经济,对能源投入需求较高,从经济结构上来看,我国的人均煤炭使用高于美国)。
整体来看,我国在生存环境和生存资源上处于典型的贫瘠型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要追赶于美国的经济体必须付出比美国更多的资源和劳动时间成本。比如,我国必须比美国投入更多的资本去购买铁矿石、煤炭等资源,我国投入在农业生产上的劳动时间要多于美国,这说明我国在劳动生产率上要低于美国,这也是我国在当前条件下无法成为发达型国家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但归根结底要靠中国人艰苦奋斗,我们要认清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与其他国家的根本差距,认清发展的路径,认清发展中的问题并要尽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