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铅锌会好吗?
今年对Pb和Zn的期货都做了一些研究,把一些思路分享给各位。 首先我们来看Pb期货的基本情况。从上图可以发现几个问题,第一个是Pb的期货和现货的价差较大并且一直在扩大,2018年7月达到了历史最大值596;第二个是Pb的基差在去年底今年初出现了一波明显的收窄,但最近一段时间再次走阔,且幅度明显加大;第三个是Pb的持仓量一直较低,不到10万手,而成交量更是偏低,低于白银。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Pb的合约存在严重的不匹配呢?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市场对于Pb的需求过于旺盛,供给不足导致价格上升;另一个则是冶炼厂利润空间大,有大幅增产的预期,因此需求虽然很大但是很难转化成现实量。
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二个解释,因为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目前Pb的主要消费领域在电池行业,而新能源汽车对于Pb的需求增量是有目共睹的,另外光伏也用了一部分Pb,不过总量较小。而冶炼端,因为锌矿石供应端存在一定产能限制,所以Pb的冶炼利润一直都较为可观,据我了解个别企业甚至能达到3000元/吨以上,这么高的利润怎么会没有刺激产能扩张的动机。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新能源对于Pb的消费占比还很小,对总需求的增长贡献也比较有限,大部分需求还是集中在传统领域。
接下来我们看看Zn。与Pb相比,Zn的期货就“成熟”多了,首先价格反映相对合理(相对于Cu和Pb),其次基差也保持得比较好,最后持仓量和成交量也都正常。究其原因,可能是Zn的冶炼利润一直不太好,处于亏损状态,所以在供给端并没有增加太多。
目前下游镀锌板制造行业处于盈利状态,所以对Zn的需求较好,另外汽车用锌由于动力电池对Zn的争夺,估计未来用量可能会下滑,不过建筑用镀锌板对Zn的需求有望增加。目前建筑业对Zn的需求占整体消费的比例约为20%,而工业领域的需求则主要集中在镀锌板上。 结合目前的价格和基本面情况来看,个人比较倾向的观点是,Pb供需偏紧,价格受到成本支撑将继续上涨,Zn供需宽松,价格受需求影响将维持震荡偏弱走势。
铅锌矿企未来出路
铅锌价格在上半年屡创新低,令不少矿企陷入经营困境,有的开工率严重不足,有的被迫陷入停产状态。如何走出低谷?专家普遍认为,铅锌矿产资源开发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
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全国累计生产精炼锌188万吨,同比下降13.7%;前5个月国内累计生产精炼铅168万吨,同比下降18.7%;1-5月份累计生产锌矿金属量129万吨,同比微增3%;生产铅矿金属量92万吨,同比下降13%。但与此同时,国内铅锌矿及金属供应的海外依存度却在迅速增加。从今年前5个月的情况来看,锌精矿及矿砂从国外进口的量占国内产量的50%,铅精矿和矿砂进口量占43%,精练锌的进口量占国内产量的21%,精练铅的进口量占国内产量的24%。
海外资源供应的迅速增加,一方面是由于海外铅锌价格仍高于国内,使得国内冶炼企业倾向于利用性价比更高的国外矿来组织生产;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铅锌矿山产量的增量主要来自于海外矿山的扩产以及产量释放,国内矿山产量增长缓慢,尤其是铅矿山。
“资源分散、规模小、工艺落后是当前国内铅锌选矿企业的通病。”专家表示,国内有上千家铅锌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年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企业只有36个,产量大多集中在1万吨-2万吨左右,70%以上年产矿铅锌铅锌不足1万吨,许多企业因规模限制而无法进行技术改造和规模化经营,生产成本高。目前,国外普遍生产规模为15万吨-20万吨,个别企业甚至达到80万吨以上,这些企业一般采用先进的装备和技术,管理科学,劳动生产率较高,生产成本较低。
专家认为,随着环保政策趋严、行业整顿加强、行业大型生产企业资源整合力度的加大,规模小、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环保措施差的铅锌矿山产量或进一步缩减,而部分海外企业因高成本或自身管理问题导致产量缩减,在未来中长期将导致国内精炼锌长期处于供应趋紧格局。因此,对于中小铅锌企业来说,“以退为进”不失为上策,应通过转让或者租赁等方式,退出矿山领域,进入加工或贸易领域。对大型企业而言,应加大成本控制力度,利用技术、规模和品牌优势争取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同时积极参与海外矿产资源的开发和投资,有效降低原料成本。